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作者(来源):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2-08-31    浏览次数: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2022830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本学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考察上海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学校教育“十四五”各项工作开局起步;聚焦结构治理和要素融合,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继续全面深入推进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内核的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内涵,构建“选择教育”新生态,积极探索新时代学校教育教学方法与路径;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本领,坚持强化设计、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品质、特色化发展。

强化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办好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党的领导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法宝。

1. 强化党组织的全面领导

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保中心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党政协同,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德育的要求。着力筑牢思想根基与意识形态防线,重点深化从严治党,树立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念,强化基层支部建设,压实责任,理顺师生心气,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夫,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动力支持。

2. 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严从紧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从维护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和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出发,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和“四早”要求,严防校园聚集性疫情发生,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教学正常秩序、校园安全和谐、教育系统稳定。进一步提高认识、压实责任,补好短板、堵塞漏洞,毫不放松,加强日常管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施策,精细管理,落实细节,加强反馈,规范防疫流程,严格执行学校“两案九制”,确保各项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做好家校协同,稳妥有序推进高中生疫苗接种工作。

3. 加强干部管理队伍建设

发挥党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作用,不断增强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加强党员干部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培训、专业考核,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落实“公、勤、谦、坦”的干部行为准则,提倡“既要精细管理,又要智慧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关注青年党员成长,选拔、培养青年干部,不断提升干部管理素养,满足学校长远发展需要。

4. 牢记立德树人首要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为指导,以学校《行动纲要》为实践指南,主动担当学校教育之于家国命运和民族未来的使命,为实现教育报国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情,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感召力,不断优化思政教育,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锻造育人品牌,积极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二、促进“五”融合,追求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

上海教育“十四五”发展的第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划》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融合发展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和人生出彩打好基础。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为理论指导,以学校《行动纲要》为实践指南,不断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加速构建基于“选择教育”理念的纵向衔接、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育人体系。加快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落实学科思政要求,强化课程思政、学科思政建设。

1)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通过观展、讲座、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欣赏,红色教育基地寻访考察等方式,通过精彩的活动策划、丰富的教育形式和深刻的教育体验使教育主题深入人心。进一步引领师生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之基,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2)加速推进校本德育体系建设

结合制定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加速构建基于“选择教育”理念的学校德育体系。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突出劳动教育为特征,对标晋元《行动纲要》,融合推进分年段、建序列、整资源、强品牌、补短板等建构任务,加强感知与认同、体验与养成、内化与践行等育人目标相匹配的教育资源建设。注重道德认知、道德认同、道德内化的有机统一,凸显德育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3)进一步打造育人品牌项目

依托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继续擦亮学校德育品牌。重点推进十八岁成人仪式暨志愿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项目的策划、宣传与辐射。讲好晋元故事,树立志愿者典型,进一步深入挖掘项目的时代意义和育人价值。积极开展联络发动推广,不断扩大项目影响力,推动项目校际联盟的形成,为2022年相关活动的开展创设前期条件。

4)协同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密切协同思政、历史及语文等学科教研组,大力推进思政一体化,进一步强化和推动学校思政课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感染力和育人成效。充分挖掘各学科思政教育资源,系统优化提升学校思政教育。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责任,积极引导教职员工把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同价值观教育、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积极参与市、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

5)构建学科育人、学科思政新格局

全力推进“五个思政”(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建设。“寓思政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强调学科课程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一方面重视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与知识架构完整构建,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生命情感和精神成长,在学科课程和教学中更加凸显内在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道德品质的育人价值,把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爱国主义作为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

6)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在学校原有家校协同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各方全面参与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成长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强化学校、家庭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家庭第一个课堂、家长第一任老师”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强化校外教育资源、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共建共享,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2.高质量智育目标引领

坚持立德树人,五育融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选择教育”内涵,聚焦双新理念,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聚焦素养培育,推进“2234”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扎实推动课堂教学转变;聚焦评价设计研究,推进作业、题组、命题研究,规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把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丰富人文底蕴,培育科学精神作为高质量的智育目标,追求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命成长,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1)聚焦双新理念,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双新”实施背景下的课程建设,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上海市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沪教委基(2021)3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快构建基于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学校教育新体系。强化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努力提升学校课程建设与治理水平。

做好学校三年课程实施规划,具体从学校育人依据、目标、理念、结构、实施管理、评价、保障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施,做到全面、规范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国家意志和育人方针,进课程、进课堂。选择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实施的高质量体现在:

一是系统性,学校建设分层、分类、分群课程资源,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的套餐,满足学生不同学力、不同志向、不同兴趣的需求,促进学生志趣能协调一致的发展。

二是适切性,学校在重点落实国家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教育的个性化落实,在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同时,统整学校提高类、拓展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学校学生整体的发展与个体个性的成长。

三是选择性,是指学校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提供可供选择的课程、学程、层级、类别、群组、学习时空等;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源,支撑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四是特色化,通过顶层设计学校课程框架,充分彰显选择教育特色,围绕指导选择、提供选择、成就选择的成长主线,体现独特性。通过学科组精细化校本实施,制定学科执行纲要、学生学历案,为每个学生成长铺就一条适合的路径,让每一个学生享受优质的课程经历,体现课程的优质性。

2)彰显选择特色,强化校本课程建设,让课程支撑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同时,做好部分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校本课程建设方向是四建:建目标、建制度、建精品、建特色,选修课分为微型课程和分群课程,微型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拓展辅导类三大类。分群课程贯通选择性必修、选修以及社团课程,采用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模式目标,尽量实现多样化、精品化、特色化。研究院组织精品课程的评选,给予经费支持和奖励,每个学期争取打造1-2门精品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校本课程建设的丰富性和优质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保障。

3)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2234”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高水平发展

学生高水平发展,就是要减负增效,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要达成育人目标。备课组“主备研讨课”项目为抓手,推动学科组资源建设,加强学科资源积累;推进“2234”教学模式,以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大项目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落实减负增效。学科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利用学科、其他(跨)学科的知识支持学生解决真实问题,解决综合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建构新知识,激发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理解,形成学以致用和用以至学的能力。学生从学科知识的学习到真实问题的解决,从局部理解到整体认知能力的提升,在逐次的迭代学习中逐渐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真正的核心素养。

4)聚焦减负增效理念,推进题组与命题设计,促进学生高品质发展

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统筹和全过程管理,备课组立足国家《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深化新课标、新教材研讨,落实课程目标要求,编写学科课程实施纲要和导学手册,强化作业精准设计探索题组设计,同时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提升走班教学的学业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学科组统筹阳光作业设计,年级组落实周末优嘉计划增进学习的选择性和作业的开放性,真正促进减负增效。

各学科组认真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XXX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命题设计研究,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命题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引领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方向

3.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严格落实基础教育体育课刚性要求,突出体育素养培养重点,引导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推动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健全学校体育“立体化”工作体系与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以课程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为主要载体的体育课程改革,突出体育专项课建设,加强体教融合,推动体育特长人才培养。广泛开展群团性体育运动,利用体育活动课组织专项比赛,通过竞赛组织营造强健体魄的校园氛围,推动班级凝聚力建设,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推进艺术、劳动教育工作

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深入推进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建立艺术“一条龙”培养机制,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推进学校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美育课程建设。认真落实《普陀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探索校本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从基础性劳动和个性化专业劳动两个方面协调推进劳动教育板块构建。优化校园环境卫生值周班制度,利用早自修时间,与学校后勤部门协同开展校园环境学生清扫整理劳动,利用校友资源,推进学习劳模工匠精神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劳模榜样,增强劳动意识、培育劳动技能、丰富劳动体验。

5.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呵护学生心灵世界,深入研究社会转型和网络时代寄宿制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多措并举,进一步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心活动 自主选择”品牌特色,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完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流程,加强医教结合,畅通心理危机和精神障碍学生医疗转介通道。完善学生全员导师制,配齐建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心理支持与辅导,提高心理咨询服务效能。依托家校共育平台,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主题教育活动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构建常态化优质资源推送机制,初步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制建设。

6.创新“五育”融合评价模式

推动“五育”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健全教育评价体系推动“适合教育”引领学校教育高水平发展,聚焦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坚持系统观念,积极打造五育融合的综合评价系统,推动学校加强德智体美劳的过程性评价和成长性评价,以评价改进教学。

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推进综合性评价,基于信息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进一步丰富、优化数据类型和采集方式,形成全面性、过程性的学生数字画像;二是努力改进结果性评价,要建立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结果评价标准,不仅仅看分数,而是要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考核与评价;备课组需要加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命题研究,突出立德树人导向,以评促教,实现教、学、评一致。三是强化过程性评价,学校课程过程性评价需涉及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业成果进行全方位、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评价,如对一些周期性长的任务,可采用实验探究、调研报告等形式对在项目研究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四是探索增值性评价强调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成就的变化,并将客观存在的不公平因素的影响分离开来,考察学生学业成就的净增值。引导学生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即强调看起点比进步。

评价什么就得到什么,推动教育的高水平发展,要靠评价,本学期一是将继续探索分层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精细化,尝试预设评价,探索对语数英和加三等级考学科进行过程分层;二是依托主备研讨课项目开展“基于2234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以研促教,以评促教;三是推进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的评价体系,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研究,探索教考评的一致性。四是完善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机制探索建立涵盖道德素养、学习素养、体育素养、美育素养、劳动素养学生成长学校综合评价体系,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操作实施办法,把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评优评先、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三、聚焦高水平专业化,打造创新型教育人才梯队

深入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坚持人才培养与使用并重,师德建设与业务水平提高并重,深入推进“提升教师研究力和个性化”战略,深化人事制度与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着力推进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引领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1.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开展教师师德和育人能力培养工作,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学生育德能力。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政治意识和品德修养。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让有信仰的人信仰。加强师德传统教育、榜样教育,强化新时代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学习,厚植师德涵养。结合第37个教师节活动契机,以表彰会、报告会、专题研讨、讲座等形式,弘扬优秀师德典范。落实《行动纲要》“教师应恪守职业道德,坚守学校教育底线”要求,进一步强化教师教学管理,特别是教学常规管理,抓细、抓实,杜绝“无效课堂”;进一步完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机制,坚决实施师德师范一票否决”,师德师风为教师招聘、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的首要依据,违反师德师风行为零容忍

2.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加强落实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构建分层研修体系。聚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以学校“二二三四”教学模式的内化和实践为主题,深入推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聚焦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落实“十四五”师训工作要求,制定“十四五”师训工作方案,在专业引领、目标导向、问题解决、课程建设、经验分享、表彰宣传等方面系统梳理、整体设计、加强指导,做优校名师团队,做亮区级骨干教师团队。

3.完善教师人事制度和配套程序

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各项学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及程序性文件,认真做好人事档案的整理、梳理与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加强对评价、考核、晋升等政策和实践的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评价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落实各项评审与考核工作,师德为先,注重实绩,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务求程序规范、客观公正。完善教师引进、培养、流动机制,加强优秀教师招聘和储备。

4.教科研项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继续推进市级科研项目《基于环境建设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实践与研究》研究工作。聚焦学校发展需要,创建科研共同体,为科研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大对区级科研课题管理力度,包括区级重点课题、成果推广课题、一般课题、个人课题的开题、中期、结题活动组织,帮助教师优化和完善相关研究,梳理和形成相关研究机制,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研究的领域。

鼓励教师栽培自己,以挑战性项目或科研项目驱动不断提升研究力和打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不断优化研究策略与方向,倡导教师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分解项目,设置领衔人,倡导“小项目”、“小专题”、“小课题”做出大研究,推进教、学、研融为一体,推动持续研究,深度研究。优化挑战性项目平台建设,聘请专家开展结题指导,完成结题评估。开展挑战性项目成果显性化研究,发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证性。

强调在科研与教研有机融合的项目研究中促进教师发展。学科主任和教研组长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引领学科组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研组特色建设。一是明确学科组教研活动定时间,定主题,明计划,重落实。教研组做到完成“四个一”,即一批优秀教师、一个项目、一批精品课程、一次展示交流。二是加强目前的薄弱点“项目建设”,以项目聚焦教研组建设的“凝聚力”“学习力”“研究力”,推动教研组项目研究,促进教研组从“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三是结合学科特点、教研组特点,在保持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学科教学品牌,创建学科特色文化。

推进学校现代治理,提升教育管理综合效能

大力倡导“乐群笃学,协同致远”的学校精神,坚持“人”的核心地位,尊重师生的个性,创造适合师生卓越发展的环境,构建统一、规范和稳定协调的管理体系,深化学校组织变革和结构治理,推进学校文明建设和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学校治理的民主化与精细化。

1. 凝聚教育十四五发展共识

全方位学习、解读和领会普陀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其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学校落实路径,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与此同时,积极融入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主动承担上海面向2025年的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最大限度为晋元教育改革发展争取有利政策,力求进一步凸显晋元在全市教育的显示度、影响力

2. 持续发挥《行动纲要》引领作用

推进选择教育思想与时俱进,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培养师生行动的文化自觉,产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奋斗、变革、创新”的进取文化 、奋斗文化激发前进动力和指导师生行动,强化《行动纲要》形成道相同、心相通、力相聚、情相融的校园文化生态。

3.推进“生长期”三年发展规划实施

立足晋元“选择教育”高品质、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强《选择成就发展 教育点亮人生——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0.9—2023.9)》深入解读与研讨,进一步明晰规划阶段目标、阶段任务、行动策略、实施路径以及可检测指标与成效成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围绕“规划”设定目标推进,促进本学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精做强、出新出彩,加快推进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进程。

4.牵头成立晋元紧密型教育集团

贯彻区《推进本区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实施方案》精神,落实普陀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教育规划,整合区域办学力量和优势教育资源,辐射推广晋元近二十年“选择教育”改革的智慧和成果,深度谋划,系统布局全面推进,成立晋元紧密型教育集团,为十四五阶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能级开好局。

5.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以德治校

进一步加快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打造“法规为准则、需求为导向”的治理文化,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教代会监督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作用,遵循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原则,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营造和谐育人氛围,创造“看得见的平等”与“看得见的民主”学校管理文化。

6. 完成学校规章制度及配套程序建设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和人本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本学期学校将系统、有序推进健全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与程序性文件编制工作,力争在年底形成以“底层制度”为基础的新版《学校规章制度汇编》与以“核心制度及其程序性文件”为基础的《学校质量管理手册》。

五、强化智慧校园建设,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1. 强化信息技术赋能教育

“智慧校园”建设为切入点,依托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学习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促进人员、设备、资源整合,加强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推进教育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深化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创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升教师运用数据指导教学的能力。

2.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级

聚焦青少年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创新素养”培育为核心的科创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构建“创新创造教育”晋元新样式。加强学科与科技、文创等领域跨界融合,探索建设基于学科的跨界融合科技类课程。利用学校大修契机对标“双新”课程与教学要求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结构复合多功能、创新特色鲜明的育人空间。依托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借助高校资源不断提升课程品质,普及与竞赛并重对接强基计划,探索基于大中合作的优秀学生“选拔—培养—成才”机制和模式,充分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助力学生自我定位和生涯规划,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素养的提升。

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强化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1.全力推进“晋元加固大修及教育环境改造项目”

整合学校基建、消防、水电管网、信息、科技、校园文化等大修改造设想,主动协调教育局、同济建筑公司做好大修项目设计和清单审核工作,协调各设计对接小组,梳理问题清单,统整归类项目需求,精准定责,按照“任务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思路,抓紧落实学校教育环境改造各项工作,顺利落实大修立项任务。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学校过渡搬迁办学总体方案。组建学校搬迁改造工作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科学组织,协同推进,安全有序完成大修过渡搬迁工作。

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有效提升师生满意度和幸福感

强化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固强补弱, 健全各级各类安全风险预防与管控、安全事故处置与化解机制。重点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校园安全管理,强化校园外来人员常态化管理,完善校园技防设施和改进工程,深入开展“护校安园”工作;深化 “放心学校食堂”建设,在“抓细节”“提质量”上下功夫,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环境消毒和疫情防控工作,提升餐饮服务水平;加强维修队伍建设和应急服务管理,全程做好教育教学一线维修服务和应急保障,满足一线师生的学习生活服务需求。加强师生公共安全教育,提升校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网上巡查机制,开展防范网络侵害、防范校园欺凌等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学校法律顾问专业支持与网络舆情监督机制,保护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加强风险管理,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始终具有忧患意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安全的地方,促进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作者(来源):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2-08-31    浏览次数: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2022830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本学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考察上海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学校教育“十四五”各项工作开局起步;聚焦结构治理和要素融合,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继续全面深入推进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内核的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内涵,构建“选择教育”新生态,积极探索新时代学校教育教学方法与路径;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本领,坚持强化设计、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品质、特色化发展。

强化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办好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党的领导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法宝。

1. 强化党组织的全面领导

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保中心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党政协同,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德育的要求。着力筑牢思想根基与意识形态防线,重点深化从严治党,树立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念,强化基层支部建设,压实责任,理顺师生心气,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夫,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动力支持。

2. 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严从紧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从维护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和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出发,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和“四早”要求,严防校园聚集性疫情发生,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教学正常秩序、校园安全和谐、教育系统稳定。进一步提高认识、压实责任,补好短板、堵塞漏洞,毫不放松,加强日常管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施策,精细管理,落实细节,加强反馈,规范防疫流程,严格执行学校“两案九制”,确保各项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做好家校协同,稳妥有序推进高中生疫苗接种工作。

3. 加强干部管理队伍建设

发挥党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作用,不断增强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加强党员干部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培训、专业考核,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落实“公、勤、谦、坦”的干部行为准则,提倡“既要精细管理,又要智慧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关注青年党员成长,选拔、培养青年干部,不断提升干部管理素养,满足学校长远发展需要。

4. 牢记立德树人首要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为指导,以学校《行动纲要》为实践指南,主动担当学校教育之于家国命运和民族未来的使命,为实现教育报国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情,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感召力,不断优化思政教育,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锻造育人品牌,积极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二、促进“五”融合,追求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

上海教育“十四五”发展的第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划》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融合发展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和人生出彩打好基础。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为理论指导,以学校《行动纲要》为实践指南,不断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加速构建基于“选择教育”理念的纵向衔接、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育人体系。加快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落实学科思政要求,强化课程思政、学科思政建设。

1)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通过观展、讲座、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欣赏,红色教育基地寻访考察等方式,通过精彩的活动策划、丰富的教育形式和深刻的教育体验使教育主题深入人心。进一步引领师生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之基,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2)加速推进校本德育体系建设

结合制定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加速构建基于“选择教育”理念的学校德育体系。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突出劳动教育为特征,对标晋元《行动纲要》,融合推进分年段、建序列、整资源、强品牌、补短板等建构任务,加强感知与认同、体验与养成、内化与践行等育人目标相匹配的教育资源建设。注重道德认知、道德认同、道德内化的有机统一,凸显德育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3)进一步打造育人品牌项目

依托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继续擦亮学校德育品牌。重点推进十八岁成人仪式暨志愿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项目的策划、宣传与辐射。讲好晋元故事,树立志愿者典型,进一步深入挖掘项目的时代意义和育人价值。积极开展联络发动推广,不断扩大项目影响力,推动项目校际联盟的形成,为2022年相关活动的开展创设前期条件。

4)协同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密切协同思政、历史及语文等学科教研组,大力推进思政一体化,进一步强化和推动学校思政课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感染力和育人成效。充分挖掘各学科思政教育资源,系统优化提升学校思政教育。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责任,积极引导教职员工把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同价值观教育、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积极参与市、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

5)构建学科育人、学科思政新格局

全力推进“五个思政”(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建设。“寓思政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强调学科课程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一方面重视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与知识架构完整构建,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生命情感和精神成长,在学科课程和教学中更加凸显内在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道德品质的育人价值,把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爱国主义作为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

6)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在学校原有家校协同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各方全面参与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成长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强化学校、家庭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家庭第一个课堂、家长第一任老师”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强化校外教育资源、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共建共享,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2.高质量智育目标引领

坚持立德树人,五育融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选择教育”内涵,聚焦双新理念,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聚焦素养培育,推进“2234”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扎实推动课堂教学转变;聚焦评价设计研究,推进作业、题组、命题研究,规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把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丰富人文底蕴,培育科学精神作为高质量的智育目标,追求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命成长,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1)聚焦双新理念,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双新”实施背景下的课程建设,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上海市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沪教委基(2021)3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快构建基于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学校教育新体系。强化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努力提升学校课程建设与治理水平。

做好学校三年课程实施规划,具体从学校育人依据、目标、理念、结构、实施管理、评价、保障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施,做到全面、规范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国家意志和育人方针,进课程、进课堂。选择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实施的高质量体现在:

一是系统性,学校建设分层、分类、分群课程资源,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的套餐,满足学生不同学力、不同志向、不同兴趣的需求,促进学生志趣能协调一致的发展。

二是适切性,学校在重点落实国家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教育的个性化落实,在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同时,统整学校提高类、拓展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学校学生整体的发展与个体个性的成长。

三是选择性,是指学校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提供可供选择的课程、学程、层级、类别、群组、学习时空等;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源,支撑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四是特色化,通过顶层设计学校课程框架,充分彰显选择教育特色,围绕指导选择、提供选择、成就选择的成长主线,体现独特性。通过学科组精细化校本实施,制定学科执行纲要、学生学历案,为每个学生成长铺就一条适合的路径,让每一个学生享受优质的课程经历,体现课程的优质性。

2)彰显选择特色,强化校本课程建设,让课程支撑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同时,做好部分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校本课程建设方向是四建:建目标、建制度、建精品、建特色,选修课分为微型课程和分群课程,微型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拓展辅导类三大类。分群课程贯通选择性必修、选修以及社团课程,采用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模式目标,尽量实现多样化、精品化、特色化。研究院组织精品课程的评选,给予经费支持和奖励,每个学期争取打造1-2门精品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校本课程建设的丰富性和优质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保障。

3)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2234”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高水平发展

学生高水平发展,就是要减负增效,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要达成育人目标。备课组“主备研讨课”项目为抓手,推动学科组资源建设,加强学科资源积累;推进“2234”教学模式,以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大项目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落实减负增效。学科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利用学科、其他(跨)学科的知识支持学生解决真实问题,解决综合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建构新知识,激发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理解,形成学以致用和用以至学的能力。学生从学科知识的学习到真实问题的解决,从局部理解到整体认知能力的提升,在逐次的迭代学习中逐渐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真正的核心素养。

4)聚焦减负增效理念,推进题组与命题设计,促进学生高品质发展

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统筹和全过程管理,备课组立足国家《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深化新课标、新教材研讨,落实课程目标要求,编写学科课程实施纲要和导学手册,强化作业精准设计探索题组设计,同时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提升走班教学的学业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学科组统筹阳光作业设计,年级组落实周末优嘉计划增进学习的选择性和作业的开放性,真正促进减负增效。

各学科组认真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XXX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命题设计研究,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命题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引领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方向

3.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严格落实基础教育体育课刚性要求,突出体育素养培养重点,引导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推动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健全学校体育“立体化”工作体系与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以课程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为主要载体的体育课程改革,突出体育专项课建设,加强体教融合,推动体育特长人才培养。广泛开展群团性体育运动,利用体育活动课组织专项比赛,通过竞赛组织营造强健体魄的校园氛围,推动班级凝聚力建设,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推进艺术、劳动教育工作

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深入推进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建立艺术“一条龙”培养机制,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推进学校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美育课程建设。认真落实《普陀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探索校本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从基础性劳动和个性化专业劳动两个方面协调推进劳动教育板块构建。优化校园环境卫生值周班制度,利用早自修时间,与学校后勤部门协同开展校园环境学生清扫整理劳动,利用校友资源,推进学习劳模工匠精神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劳模榜样,增强劳动意识、培育劳动技能、丰富劳动体验。

5.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呵护学生心灵世界,深入研究社会转型和网络时代寄宿制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多措并举,进一步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心活动 自主选择”品牌特色,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完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流程,加强医教结合,畅通心理危机和精神障碍学生医疗转介通道。完善学生全员导师制,配齐建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心理支持与辅导,提高心理咨询服务效能。依托家校共育平台,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主题教育活动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构建常态化优质资源推送机制,初步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制建设。

6.创新“五育”融合评价模式

推动“五育”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健全教育评价体系推动“适合教育”引领学校教育高水平发展,聚焦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坚持系统观念,积极打造五育融合的综合评价系统,推动学校加强德智体美劳的过程性评价和成长性评价,以评价改进教学。

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推进综合性评价,基于信息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进一步丰富、优化数据类型和采集方式,形成全面性、过程性的学生数字画像;二是努力改进结果性评价,要建立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结果评价标准,不仅仅看分数,而是要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考核与评价;备课组需要加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命题研究,突出立德树人导向,以评促教,实现教、学、评一致。三是强化过程性评价,学校课程过程性评价需涉及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业成果进行全方位、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评价,如对一些周期性长的任务,可采用实验探究、调研报告等形式对在项目研究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四是探索增值性评价强调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成就的变化,并将客观存在的不公平因素的影响分离开来,考察学生学业成就的净增值。引导学生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即强调看起点比进步。

评价什么就得到什么,推动教育的高水平发展,要靠评价,本学期一是将继续探索分层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精细化,尝试预设评价,探索对语数英和加三等级考学科进行过程分层;二是依托主备研讨课项目开展“基于2234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以研促教,以评促教;三是推进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的评价体系,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研究,探索教考评的一致性。四是完善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机制探索建立涵盖道德素养、学习素养、体育素养、美育素养、劳动素养学生成长学校综合评价体系,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操作实施办法,把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评优评先、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三、聚焦高水平专业化,打造创新型教育人才梯队

深入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坚持人才培养与使用并重,师德建设与业务水平提高并重,深入推进“提升教师研究力和个性化”战略,深化人事制度与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着力推进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引领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1.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开展教师师德和育人能力培养工作,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学生育德能力。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政治意识和品德修养。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让有信仰的人信仰。加强师德传统教育、榜样教育,强化新时代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学习,厚植师德涵养。结合第37个教师节活动契机,以表彰会、报告会、专题研讨、讲座等形式,弘扬优秀师德典范。落实《行动纲要》“教师应恪守职业道德,坚守学校教育底线”要求,进一步强化教师教学管理,特别是教学常规管理,抓细、抓实,杜绝“无效课堂”;进一步完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机制,坚决实施师德师范一票否决”,师德师风为教师招聘、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的首要依据,违反师德师风行为零容忍

2.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加强落实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构建分层研修体系。聚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以学校“二二三四”教学模式的内化和实践为主题,深入推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聚焦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落实“十四五”师训工作要求,制定“十四五”师训工作方案,在专业引领、目标导向、问题解决、课程建设、经验分享、表彰宣传等方面系统梳理、整体设计、加强指导,做优校名师团队,做亮区级骨干教师团队。

3.完善教师人事制度和配套程序

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各项学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及程序性文件,认真做好人事档案的整理、梳理与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加强对评价、考核、晋升等政策和实践的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评价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落实各项评审与考核工作,师德为先,注重实绩,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务求程序规范、客观公正。完善教师引进、培养、流动机制,加强优秀教师招聘和储备。

4.教科研项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继续推进市级科研项目《基于环境建设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实践与研究》研究工作。聚焦学校发展需要,创建科研共同体,为科研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大对区级科研课题管理力度,包括区级重点课题、成果推广课题、一般课题、个人课题的开题、中期、结题活动组织,帮助教师优化和完善相关研究,梳理和形成相关研究机制,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研究的领域。

鼓励教师栽培自己,以挑战性项目或科研项目驱动不断提升研究力和打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不断优化研究策略与方向,倡导教师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分解项目,设置领衔人,倡导“小项目”、“小专题”、“小课题”做出大研究,推进教、学、研融为一体,推动持续研究,深度研究。优化挑战性项目平台建设,聘请专家开展结题指导,完成结题评估。开展挑战性项目成果显性化研究,发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证性。

强调在科研与教研有机融合的项目研究中促进教师发展。学科主任和教研组长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引领学科组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研组特色建设。一是明确学科组教研活动定时间,定主题,明计划,重落实。教研组做到完成“四个一”,即一批优秀教师、一个项目、一批精品课程、一次展示交流。二是加强目前的薄弱点“项目建设”,以项目聚焦教研组建设的“凝聚力”“学习力”“研究力”,推动教研组项目研究,促进教研组从“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三是结合学科特点、教研组特点,在保持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学科教学品牌,创建学科特色文化。

推进学校现代治理,提升教育管理综合效能

大力倡导“乐群笃学,协同致远”的学校精神,坚持“人”的核心地位,尊重师生的个性,创造适合师生卓越发展的环境,构建统一、规范和稳定协调的管理体系,深化学校组织变革和结构治理,推进学校文明建设和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学校治理的民主化与精细化。

1. 凝聚教育十四五发展共识

全方位学习、解读和领会普陀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其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学校落实路径,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与此同时,积极融入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主动承担上海面向2025年的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最大限度为晋元教育改革发展争取有利政策,力求进一步凸显晋元在全市教育的显示度、影响力

2. 持续发挥《行动纲要》引领作用

推进选择教育思想与时俱进,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培养师生行动的文化自觉,产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奋斗、变革、创新”的进取文化 、奋斗文化激发前进动力和指导师生行动,强化《行动纲要》形成道相同、心相通、力相聚、情相融的校园文化生态。

3.推进“生长期”三年发展规划实施

立足晋元“选择教育”高品质、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强《选择成就发展 教育点亮人生——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0.9—2023.9)》深入解读与研讨,进一步明晰规划阶段目标、阶段任务、行动策略、实施路径以及可检测指标与成效成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围绕“规划”设定目标推进,促进本学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精做强、出新出彩,加快推进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进程。

4.牵头成立晋元紧密型教育集团

贯彻区《推进本区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实施方案》精神,落实普陀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教育规划,整合区域办学力量和优势教育资源,辐射推广晋元近二十年“选择教育”改革的智慧和成果,深度谋划,系统布局全面推进,成立晋元紧密型教育集团,为十四五阶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能级开好局。

5.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以德治校

进一步加快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打造“法规为准则、需求为导向”的治理文化,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教代会监督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作用,遵循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原则,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营造和谐育人氛围,创造“看得见的平等”与“看得见的民主”学校管理文化。

6. 完成学校规章制度及配套程序建设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和人本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本学期学校将系统、有序推进健全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与程序性文件编制工作,力争在年底形成以“底层制度”为基础的新版《学校规章制度汇编》与以“核心制度及其程序性文件”为基础的《学校质量管理手册》。

五、强化智慧校园建设,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1. 强化信息技术赋能教育

“智慧校园”建设为切入点,依托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学习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促进人员、设备、资源整合,加强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推进教育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深化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创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升教师运用数据指导教学的能力。

2.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级

聚焦青少年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创新素养”培育为核心的科创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构建“创新创造教育”晋元新样式。加强学科与科技、文创等领域跨界融合,探索建设基于学科的跨界融合科技类课程。利用学校大修契机对标“双新”课程与教学要求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结构复合多功能、创新特色鲜明的育人空间。依托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借助高校资源不断提升课程品质,普及与竞赛并重对接强基计划,探索基于大中合作的优秀学生“选拔—培养—成才”机制和模式,充分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助力学生自我定位和生涯规划,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素养的提升。

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强化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1.全力推进“晋元加固大修及教育环境改造项目”

整合学校基建、消防、水电管网、信息、科技、校园文化等大修改造设想,主动协调教育局、同济建筑公司做好大修项目设计和清单审核工作,协调各设计对接小组,梳理问题清单,统整归类项目需求,精准定责,按照“任务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思路,抓紧落实学校教育环境改造各项工作,顺利落实大修立项任务。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学校过渡搬迁办学总体方案。组建学校搬迁改造工作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科学组织,协同推进,安全有序完成大修过渡搬迁工作。

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有效提升师生满意度和幸福感

强化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固强补弱, 健全各级各类安全风险预防与管控、安全事故处置与化解机制。重点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校园安全管理,强化校园外来人员常态化管理,完善校园技防设施和改进工程,深入开展“护校安园”工作;深化 “放心学校食堂”建设,在“抓细节”“提质量”上下功夫,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环境消毒和疫情防控工作,提升餐饮服务水平;加强维修队伍建设和应急服务管理,全程做好教育教学一线维修服务和应急保障,满足一线师生的学习生活服务需求。加强师生公共安全教育,提升校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网上巡查机制,开展防范网络侵害、防范校园欺凌等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学校法律顾问专业支持与网络舆情监督机制,保护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加强风险管理,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始终具有忧患意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安全的地方,促进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

 

版权所有 ©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Shanghai Jinyuan High School 沪ICP备10038133号 技术支持: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地址:上海市新村路2169号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640号
沪ICP备10038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