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历史

作者(来源):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3-09-01    浏览次数:

    晋元高级中学的前身是华童公学。

       1904年开学的华童公学(Public School for Chinese)是租界当局主办的第一所华人学校。

      华童公学校址初设在克能海路(今上海康乐路),仅有初小四级、高小二级。民国后增设中学部。1941年学校被汪伪政府接管而改称“市模范中学”。1945年上海光复后,为纪念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学校被命名为“晋元中学”,1956年改名“陕北中学”,1960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80年代学校恢复“晋元中学”校名。1999年异地重建为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并更名为“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华童公学的建校

         1932年《华童公学校刊》介绍了学校建立过程:“上海广学会董事卜舫济牧师、福开森博士、已故李提摩太牧师……代表华籍市民,要求工部局设一所中西文学校,培植中国学生。(民国)前十二年由纳税人会议通过,拨工部局公款以购地,并筹措开学后常年经费,其兴筑校舍之费,则由华董郑陶斋、唐杰臣、陈辉庭三君募集之。越四年而学校始告成立……函请英国剑桥立士学校白勃牧师延聘校长及教员。”

       根据董事会记录记载:“校定按照任命西童公学同样的条件任命该委员会,那就是说任命期为 3 年,由下列人士组成:牧师李提摩太博士,牧师卜舫济先生,陈鹤廷先生,朱葆费先生,代表董事会的 E·S·李德立先生。据悉所有这些士绅均愿意出任。”

       在卜舫济等人的不断催促和努力下,华童公学于1903年开始建造,1904年11月12日举行开学典礼。

 

华童公学校舍

       最终按照卜舫济等人的计划,华童公学由中国士绅建设校舍,工部局提供土地,结果租界华人社团为此捐助了白银37000两。

华童公学的办学

       《华童公学校刊》简单介绍了华童公学早期办学情况:“民国前八年九月一日开学,只有学生五十五人,分派四班。校长李淇先生,西籍教员康普先生,华籍西文教员三人,汉文教员六人。开学前向英国订购校具,因故阻滞不及应用,但仍设法上课。课程分中西两部,科目初甚简单,嗣经修正增加,并定学程为八年。”

       “民国前三年,学额已扩增至四百名,但每学期投考新生仍极拥挤,不得已将爱而近路校长及教员宿舍改作教室,添收学生五十名,不久学额又满,最高纪录达到466人。”

       学校师资最初大多为校长所聘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早期也有华人师资,如胡适先生在1909年之际就在华童公学担任了教职。

       随着学校的逐渐发展,原有地址不敷使用,工部局遂作出了学校搬迁计划,“民国十九年迁至赫司克而路六十三号前汉璧礼西童学校校址,校舍四层可容纳学生七百余人。”

华童公学的特色

          一位即将毕业的华童公学学生在校刊写了这样一段给母校的话:“她的使命是培植华人子弟,她的后盾是全市纳税华人。当时曾有好多人传说,(华童公学)只是都市人读洋书学洋话的机关。不错,我们学校毕业的同学们,大部分是洋行职员或其他职业机关或公务机关之应用洋文的位置。”

       “我们将来的前途是很伟大的,责任是很重要的。服从康普先生(校长)所嘱咐的良言——团结,去努力奋斗吧。我们要开辟一条血路,一直往前,寻出一条光明之路,为国家挽危,为社会建设,为人民谋福利。这才算得略尽人生的责任,才不致辜负母校的教训和父兄的希望。”


1904年华童公学教职人员合影

       华童公学宣称:“本校系上海工部局教育部所设立,以造就公共租界内居民之子弟成为中西贯通,人格健全而能适应社会需要之人才。”尽管1932年至1933年,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学法》《中学课程标准》和《中学规程》,明令全国中等学校在组织课程及其它一切事项必须遵照法规办理。1933年5月工部局学务委员会陈明董事会,将华童公学课程按照中国政府规定进行改造。然而,学校原有的特色及宗旨并无改变。

       1935年林步基在校刊中用一段话将华童公学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总结:“教育既是生活,那么它一定须有活动,因为有生命之物,而没有活动,这是找不到的。学校教育常有一种危险:当教师的往往如同雕刻家,而把学生当做大理石。雕得坏的未免暴殄天物;就是雕得好的然而它还不免为一个冷冰冰的石像。”

       “为使学校教育养成活泼,聪明,能干而肯服务的人——一个好公民起见,学校当局用各种办法,使学生有活动的机会、凡运动会,演说会,自治会,游艺会,以及消费合作,文字出版等不胜枚举,都是使学生多多活动,也是叫他们练习团体生活应有之态度。”

       华童公学的教育质量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关注,堪称租界内一流。

       “学生未曾考入大学,学校对于学生之责任未尽。自民国纪年前四年起,吾校逐年派送学生参加剑桥大学及香港大学各种考试。第一年考试及格者五人,内有二人尚未届十六。考取剑桥大学初级考试者二十一人。考取剑桥大学高级考试者二十二人。自民国五年起改考香港大学,考取香港大学入学考试者五十六人。考取香港大学高级考试者四人。考取香港大学初级考试者一百十三人。领取本校毕业证书者七十九人。”并有学生考取中国民国大总统劝学费。

华童公学的课程

       华童公学课程分为两大系统,中文课程和西文课程。在前期,学生就读中西文课程不能合并,常有学生“西文在某级而中文不在该级”。西文系统课程除英语外,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在课程之外有着丰富的课内外活动。


华童公学的学生在做游戏

       据《华童公学中文课程概要》介绍:“国文课程分阅读、说话、作文、书法、文法、文学、应用文等科。阅读又分占时四分之三的精读与略读。精读书每学期读毕一本,略读书每学期至少应读两本。”

       “公民课程自小五起,至初三止。教学要点除采用相当课本外,注重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生活之训练,学生能身体力行,成为健全之公民。高中则研究社会科学各种问题。”“史地课程自小五起至高三止。高中历史注重近世史与现代史。高中地理注重本国农工商业之发展与总理实业计划。”

       中文课程还包括部分自然课程,“小学读自然卫生,初一读生理学,初二读植物学,初三读动物学。高一二读生物学”,而数学理化等科列于英文课程。“各科教学除采用相当课本外,注重参观实验采集与记载。”

       在课堂之外,华童学校最大的特色是音乐与体育。两者都为从建校开始就由历任校长直接负责,全校参与。

       音乐是华童公学的一大特色,“欧风东渐,学校设立音乐列入课程,吾校创办之次年。即由康普先生教授歌唱组织音乐队。民国十八年应上海义勇军(万国商团)之聘,编入中华队。1927年北伐英军来沪驻守。有名倍黑(即英国贝特福德与赫斯特福德两郡)联队者,其音乐在英极负盛名。校长延请该对最精者三人来校训练乐队,同时自英伦购置乐器。该队离沪代以拿福克军乐队之乐员三人。”

       体育亦为华童公学极为重视的项目,“开办之次年,即举行运动会。”“吾校除举行运动会外,并训练学生玩蹴鞠之戏。吾校球队在初创时即负盛名。盖于民国纪元前六年迭与中西各校比赛,辄凯旋而归也。”

       据学生邓士甫所写《我校课外组织》,“本校体育会由校长任会长,乐秀荣特莱克两位先生任副会长,将全校分为七队,曰岳飞队、关羽队、项羽队、张巡队、孙武队、班超队、乐毅队,各教员分任各队主任,并由高三学生任各队正副队长。各队间有足球田径游泳羽球等比赛。足球以岳飞队为最佳,连执本校牛耳三届,田径以孙武岳飞项羽队为佳。最近又有排队西洋拳击等组织。”

       “校中又添网球篮球等运动。吾校每星期六上午亦上课,倘天气晴和,即举行兵式体操,全校学生御墨绿色配以金边之制服,并由军乐队奏乐引导。体操时附近居民联袂结队而来,时吾校操场围以竹篱,群向竹篱内窥看,或攀登马车人力车之顶,以畅观瞻。有时全校学生出校游行,路过各处,观者塞途。赞美之曰学生军。”
悠久历史

作者(来源):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3-09-01    浏览次数:

    晋元高级中学的前身是华童公学。

       1904年开学的华童公学(Public School for Chinese)是租界当局主办的第一所华人学校。

      华童公学校址初设在克能海路(今上海康乐路),仅有初小四级、高小二级。民国后增设中学部。1941年学校被汪伪政府接管而改称“市模范中学”。1945年上海光复后,为纪念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学校被命名为“晋元中学”,1956年改名“陕北中学”,1960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80年代学校恢复“晋元中学”校名。1999年异地重建为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并更名为“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华童公学的建校

         1932年《华童公学校刊》介绍了学校建立过程:“上海广学会董事卜舫济牧师、福开森博士、已故李提摩太牧师……代表华籍市民,要求工部局设一所中西文学校,培植中国学生。(民国)前十二年由纳税人会议通过,拨工部局公款以购地,并筹措开学后常年经费,其兴筑校舍之费,则由华董郑陶斋、唐杰臣、陈辉庭三君募集之。越四年而学校始告成立……函请英国剑桥立士学校白勃牧师延聘校长及教员。”

       根据董事会记录记载:“校定按照任命西童公学同样的条件任命该委员会,那就是说任命期为 3 年,由下列人士组成:牧师李提摩太博士,牧师卜舫济先生,陈鹤廷先生,朱葆费先生,代表董事会的 E·S·李德立先生。据悉所有这些士绅均愿意出任。”

       在卜舫济等人的不断催促和努力下,华童公学于1903年开始建造,1904年11月12日举行开学典礼。

 

华童公学校舍

       最终按照卜舫济等人的计划,华童公学由中国士绅建设校舍,工部局提供土地,结果租界华人社团为此捐助了白银37000两。

华童公学的办学

       《华童公学校刊》简单介绍了华童公学早期办学情况:“民国前八年九月一日开学,只有学生五十五人,分派四班。校长李淇先生,西籍教员康普先生,华籍西文教员三人,汉文教员六人。开学前向英国订购校具,因故阻滞不及应用,但仍设法上课。课程分中西两部,科目初甚简单,嗣经修正增加,并定学程为八年。”

       “民国前三年,学额已扩增至四百名,但每学期投考新生仍极拥挤,不得已将爱而近路校长及教员宿舍改作教室,添收学生五十名,不久学额又满,最高纪录达到466人。”

       学校师资最初大多为校长所聘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早期也有华人师资,如胡适先生在1909年之际就在华童公学担任了教职。

       随着学校的逐渐发展,原有地址不敷使用,工部局遂作出了学校搬迁计划,“民国十九年迁至赫司克而路六十三号前汉璧礼西童学校校址,校舍四层可容纳学生七百余人。”

华童公学的特色

          一位即将毕业的华童公学学生在校刊写了这样一段给母校的话:“她的使命是培植华人子弟,她的后盾是全市纳税华人。当时曾有好多人传说,(华童公学)只是都市人读洋书学洋话的机关。不错,我们学校毕业的同学们,大部分是洋行职员或其他职业机关或公务机关之应用洋文的位置。”

       “我们将来的前途是很伟大的,责任是很重要的。服从康普先生(校长)所嘱咐的良言——团结,去努力奋斗吧。我们要开辟一条血路,一直往前,寻出一条光明之路,为国家挽危,为社会建设,为人民谋福利。这才算得略尽人生的责任,才不致辜负母校的教训和父兄的希望。”


1904年华童公学教职人员合影

       华童公学宣称:“本校系上海工部局教育部所设立,以造就公共租界内居民之子弟成为中西贯通,人格健全而能适应社会需要之人才。”尽管1932年至1933年,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学法》《中学课程标准》和《中学规程》,明令全国中等学校在组织课程及其它一切事项必须遵照法规办理。1933年5月工部局学务委员会陈明董事会,将华童公学课程按照中国政府规定进行改造。然而,学校原有的特色及宗旨并无改变。

       1935年林步基在校刊中用一段话将华童公学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总结:“教育既是生活,那么它一定须有活动,因为有生命之物,而没有活动,这是找不到的。学校教育常有一种危险:当教师的往往如同雕刻家,而把学生当做大理石。雕得坏的未免暴殄天物;就是雕得好的然而它还不免为一个冷冰冰的石像。”

       “为使学校教育养成活泼,聪明,能干而肯服务的人——一个好公民起见,学校当局用各种办法,使学生有活动的机会、凡运动会,演说会,自治会,游艺会,以及消费合作,文字出版等不胜枚举,都是使学生多多活动,也是叫他们练习团体生活应有之态度。”

       华童公学的教育质量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关注,堪称租界内一流。

       “学生未曾考入大学,学校对于学生之责任未尽。自民国纪年前四年起,吾校逐年派送学生参加剑桥大学及香港大学各种考试。第一年考试及格者五人,内有二人尚未届十六。考取剑桥大学初级考试者二十一人。考取剑桥大学高级考试者二十二人。自民国五年起改考香港大学,考取香港大学入学考试者五十六人。考取香港大学高级考试者四人。考取香港大学初级考试者一百十三人。领取本校毕业证书者七十九人。”并有学生考取中国民国大总统劝学费。

华童公学的课程

       华童公学课程分为两大系统,中文课程和西文课程。在前期,学生就读中西文课程不能合并,常有学生“西文在某级而中文不在该级”。西文系统课程除英语外,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在课程之外有着丰富的课内外活动。


华童公学的学生在做游戏

       据《华童公学中文课程概要》介绍:“国文课程分阅读、说话、作文、书法、文法、文学、应用文等科。阅读又分占时四分之三的精读与略读。精读书每学期读毕一本,略读书每学期至少应读两本。”

       “公民课程自小五起,至初三止。教学要点除采用相当课本外,注重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生活之训练,学生能身体力行,成为健全之公民。高中则研究社会科学各种问题。”“史地课程自小五起至高三止。高中历史注重近世史与现代史。高中地理注重本国农工商业之发展与总理实业计划。”

       中文课程还包括部分自然课程,“小学读自然卫生,初一读生理学,初二读植物学,初三读动物学。高一二读生物学”,而数学理化等科列于英文课程。“各科教学除采用相当课本外,注重参观实验采集与记载。”

       在课堂之外,华童学校最大的特色是音乐与体育。两者都为从建校开始就由历任校长直接负责,全校参与。

       音乐是华童公学的一大特色,“欧风东渐,学校设立音乐列入课程,吾校创办之次年。即由康普先生教授歌唱组织音乐队。民国十八年应上海义勇军(万国商团)之聘,编入中华队。1927年北伐英军来沪驻守。有名倍黑(即英国贝特福德与赫斯特福德两郡)联队者,其音乐在英极负盛名。校长延请该对最精者三人来校训练乐队,同时自英伦购置乐器。该队离沪代以拿福克军乐队之乐员三人。”

       体育亦为华童公学极为重视的项目,“开办之次年,即举行运动会。”“吾校除举行运动会外,并训练学生玩蹴鞠之戏。吾校球队在初创时即负盛名。盖于民国纪元前六年迭与中西各校比赛,辄凯旋而归也。”

       据学生邓士甫所写《我校课外组织》,“本校体育会由校长任会长,乐秀荣特莱克两位先生任副会长,将全校分为七队,曰岳飞队、关羽队、项羽队、张巡队、孙武队、班超队、乐毅队,各教员分任各队主任,并由高三学生任各队正副队长。各队间有足球田径游泳羽球等比赛。足球以岳飞队为最佳,连执本校牛耳三届,田径以孙武岳飞项羽队为佳。最近又有排队西洋拳击等组织。”

       “校中又添网球篮球等运动。吾校每星期六上午亦上课,倘天气晴和,即举行兵式体操,全校学生御墨绿色配以金边之制服,并由军乐队奏乐引导。体操时附近居民联袂结队而来,时吾校操场围以竹篱,群向竹篱内窥看,或攀登马车人力车之顶,以畅观瞻。有时全校学生出校游行,路过各处,观者塞途。赞美之曰学生军。”
版权所有 ©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Shanghai Jinyuan High School 沪ICP备10038133号 技术支持: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地址:上海市新村路2169号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640号
沪ICP备10038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