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作者(来源):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1-02-22    浏览次数: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021年221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本学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抓创新、改革抓机制、治理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障抓党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管理与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立柱架梁,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现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落实《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普陀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为中心,规划“生长期”学校改革发展蓝图,定目标,谋长效,不断丰富和发展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内涵,构建“选择教育”新生态,继续全面深入推进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内核的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依托改革创新与依法治校,加快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积极探索新时代学校教育教学方法与路径,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本领,坚持强化设计、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品质、特色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学校2020学年第二学期发展目标:

(一)党的建设发展目标:强化党组织在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筑牢思想根基,重点深化从严治党,树立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念,筑牢意识形态防线,不断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新冠疫情防控目标: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压紧压实常态化防控工作责任,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强化精准管理,全力确保学校正常教育秩序。

(三)教育治理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现代治理,以落实《行动纲要》为中心,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精细化,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水平现代化。

(四)思想道德发展目标:加强党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面领导,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构建学校“知行合一”德育体系,推进学校劳动课程建设。

(五)课程教学发展目标:依托“双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选择教育”内涵,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运作机制,加强学科资源优质化与学科品牌特色化建设,扎实推进课堂教学转变,促进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六)队伍建设发展目标:有序推进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耕教育梦想,落实顶层设计,优化培养策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引领,助推教师高素质专业化发展。

三、重点工作

(一)重点强化党组织在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履行三大主体责任,深化从严治党,落实政治巡察“六个围绕、一个加强”新要求,强化基层支部建设,压实责任,凝聚发展合力。

(二)重点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科学施策,严格管理,落实细节,形成闭环,各项防疫工作落实精准到位。

(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围绕建党100周年不断推进思政主题教育形式创新与德育品牌建设,探索校本特色劳动教育开发与实施,构建学校“知行合一”德育体系。

(四)重点推进学校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梳理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化、精致化的管理流程和人本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五)重点推进“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实践与研究,依托“主备研讨课”常态化实施扎实推进“二二三四”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着力推进学科特色化品牌建设,推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六)重点推进育人方式变革,聚焦学校发展愿景和师生发展需要,加强年级部全面培养体系构建,强化年级部教育管理责任,紧扣学生全面发展价值导向,实现教育质量再突破。

(七)重点加强名优教师梯队建设,落实教师专业发展顶层设计,优化策略,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关注青年教师成长,深耕教育梦想,助推教师智慧成长。

(八)重点推进学校大修及教育环境改造工程立项,有序推动基础设施和内涵特色一体化建设。

四、主要工作任务及策略举措

(一)强化党的领导,优化学校政治生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组织在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落实国家、上海市、普陀区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不断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工作重点与举措: 

1. 着力筑牢思想根基

进一步加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把强化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凝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动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与机制,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全面突出党建引领

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落实“三大主体责任”,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有效发挥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常态推进“3+X”专题会议,强化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全面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 夯实党建主体责任和组织根基,着力构建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效的党建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树牢宗旨意识,提升党性修养。

3. 重点深化从严治党

坚持从严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认真学习政治巡察整改评估中提出的“六个围绕、一个加强”新要求,坚持在“四个落实”“三个聚焦”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念,“政治体检”叩问初心,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建立有效的“回头看”机制,不断巩固整改成果,精准评估短期问题整改情况,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确保避免同一问题、同类问题再度出现;聚焦长期问题整改常态化和长效型机制的建设形成,保持工作推进的延续性、一致性、科学性、严谨性。

4.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强化党内监督,推进各类规章制度修订完善,让制度形成闭环,推动形成科学合理、成熟完备的制度体系。做好校务、财务公开班子成员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扎实做到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实现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将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纳入干部目标管理,从源头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强化党组织的纪检监察作用,健全学校反腐倡廉管理制度,杜绝腐败违纪问题发生。

5.继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

不断提升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加强全体师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教育。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责任考核,对校园中可能发生意识形态风险的对象、时空、诱因等,主动研判,深入调查,细致排摸,及时介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管理与宣传阵地建设,对课堂教学、重大活动、宣传工作、教辅资料、信息公开、师生言行等方面的潜在风险点形成常态化防范机制。结合时代特征和学情状况,不断创新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路径,进一步加强西藏学生的思想引领。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发挥党建管思想、管作风、管状态作用,理顺师生心气,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动力支持。

6.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重视加强领导班子的政治思想建设,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发展观、教育质量观,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学校领导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防止精神懈怠、防止脱离学生。坚持和完善与师生员工谈心谈话及联系骨干教师制度,关心师生思想动态与工作生活现状,既要关心到位,更要严格要求、加深感情,持续为学校发展凝心聚力。

7.创新干部队伍培养方法

完善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培、育、管、用”,不断完善选人用人程序,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继续关注青年党员成长,选拔、培养青年干部,满足学校长远发展。加强党员干部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培训、专业考核,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朝气活泼、专业过硬、层次分明的中青年干部教师队伍,形成“岗得其人”“人适其岗”“各展其才”的良好格局。

8.继续依法规范办学行为

深化依法治校,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充分酝酿、会议决策的原则,建立规范长效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家委会、学生自管会等在学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群众监督、党内监督、组织监督和纪检监督,多管齐下、压实责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安排落实落细。

 

(二)强化精准管理,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压紧压实常态化防控工作责任,不断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规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工作。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压实责任,补好短板、堵塞漏洞,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施策,精细管理,落实细节,加强反馈,确保各项防疫工作落实到位。

2.加强日常管理,坚持从严入校筛查规范化

严抓制度落实,严格校园管理,严控无关人员进校,实行入校人员进校预约审批、身份核验备案和体温检测制度,严格落实入校信息登记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疫情防控工作风险,做到身份清、两码明、可追溯。

3.精准管理信息,强化各项防疫报告制度

严格“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认真落实疫情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动态掌握本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确保疫情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准确无误,加强对各项数据上报及突发情况排摸的精准管理,建立一人一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

4.规范防疫流程,严格执行学校“两案十制”

进一步加强对全校师生日常疫情防控相关培训,着力提升各项突发情况处置流程的知晓率,做好防疫物资的整理、登记发放及盘点,规范实施消毒等日常防疫流程,保证物资到位、人员到位,做到基础牢、细节精、管理明。

5.加强防疫宣传,坚持预防习惯养成常态化

不断创新宣教形式,筑牢宣传防线,积极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板报墙报等媒体,使“一米线”“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防范胜于救治”等健康防疫要求深入人心,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

6.全员参与保障,确保日常教育教学秩序

继续发挥我校信息标杆校建设优势,精心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保障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加强心理疏导,强化家校互动,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健康指导,强化困难帮扶和人文关怀。

7.落实防疫指南,强化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继续在宿舍部分楼层设置防控隔离区域和隔离寝室;加强防疫物资的统筹管理,强化办公场所、学生教室、餐厅宿舍及校园场所的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和防控管理,特别是周末留校西藏生和寄宿青年教师的安全卫生保障工作。保质保量储备满足两周用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隔离服及消杀物资,确保储备充足、使用规范。

(三)立足发展需求,促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大力倡导“乐群笃学,协同致远”的学校精神,坚持“人”的核心地位,尊重师生的个性,创造适合师生卓越发展的环境,构建统一、规范和稳定协调的管理体系,深化学校组织变革和结构治理,推进学校文明建设和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学校治理的民主化与精细化。

工作重点与举措:

1.发挥《行动纲要》引领作用,深化选择教育文化建设。

推进选择教育思想与时俱进,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培养师生行动的文化自觉,产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奋斗、变革、创新”的进取文化 、奋斗文化激发前进动力和指导师生行动,把握《行动纲要》在顶层设计上的引领作用,实现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良好效果,形成道相同心相通力相聚情相融的校园文化生态。

2.实施“生长期”三年规划,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开好局。

立足晋元“选择教育”高品质、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强《选择成就发展 教育点亮人生——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0.9—2023.9)》深入解读与研讨,进一步明晰规划阶段目标、阶段任务、行动策略、实施路径以及可检测指标与成效成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围绕“规划”设定目标推进,促进本学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精做强、出新出彩,加快推进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进程。

3.全面谋划紧密型教育集团版图,吹响“十四五”学校发展号角。

为贯彻区《推进本区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扩展“万里社区教育发展联盟”建设成果,学校以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落实普陀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教育规划,整合区域办学力量和优势教育资源,辐射推广晋元近二十年“选择教育”改革的智慧和成果,深度谋划,系统布局全面推进,为新学年晋元紧密型教育集团成立做好充分准备,吹响十四五阶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能级的集结号。

4. 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建设,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持续深化学校育人方式变革,有效构建选择教育的组织文化,加快学校治理体系建设,聚焦学校发展需求,梳理优化完善制度机制,打造“法规为准则、需求为导向”的治理文化,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教代会监督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民主政治、民主制度,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营造和谐育人氛围,着力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5. 优化行政机构管理方式,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养。

总结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后学校组织机构运行的经验与不足,进一步厘清部门权责边界,在“注重打破部门壁垒”“提升管理效能”“落实规范精准管理”“推进分布式组织和责权利匹配”“强化分权制衡与双线监督”五方面下功夫,逐步解决学校管理边界不清、责任不明现象,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和人本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战略高层——中层管理者——教育教学一线三层管理结构,形成沟通协调机制,非正式沟通简单高效、畅通便捷,探索形成去行政化、以生为本的领导格局和管理方式。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中层干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养,努力营造自觉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层干部思想引领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决策落实能力、运用工具能力,增强干部抵御廉政风险能力。

(四)坚持立德树人,构筑思政教育新格局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为指导,以学校《行动纲要》为实践指南,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感召力,不断优化思政教育,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丰富育人途径、创新育人模式,锻造育人品牌,构建“选择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德育体系,积极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工作重点与举措:

1.坚定理想信念办好思政教育。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灵魂,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守好管好建好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牢牢掌握学校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充分运用中国抗疫故事,理直气壮、旗帜鲜明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2.推进思政教育与德育体系构建。

推进选择教育理念下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德育体系建构。逐步建立以“立志、励志、笃志”为价值引领,“自律、自勉、自强”为行为特征的晋元特色育人体系。逐步推进项目、资源和机制建设为学生提供一张目标一致,而路径与方法具有选择性,践行过程彰显个性化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塑造与养成的“菜单”。

3.强化思政课教育创新与研究。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课教育积极回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创新思政课程为遵循,系统开展思政教育提升工作,善于用鲜活的数据、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感染力和实际成效。充分挖掘各学科思政教育资源,落实“课程思政”硬任务、硬责任,深度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

4加强学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坚持“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责任,通过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全兼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主体,不断引导各学科教师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5.强化思政主题教育形式创新。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主题,进一步挖掘“四史”学习教育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与创新,引导青少年学坚定政治信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本学期计划邀请校外专家及校内教师为师生开设党史和党的理论讲座,举行2021晋元文化节各项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和校友资源策划组织2019届、2020届学生南北双线研学考察活动;协同万里教育联合体各校,筹备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不断引领师生深入学习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功绩,自我革命和理论创新。通过精彩的活动策划、丰富的教育形式和深刻的受教育体验使教育主题深入人心。

6.探索校本特色劳动教育开发与实施。

结合晋元相关工作基础和资源,融合高中生志愿服务项目、生涯规划教育和晋元微、群、专项课程,从基础性劳动和个性化专业劳动两个方面协调推进劳动教育板块构建。建立校园环境卫生值周班制度,利用早自修时间,与学校后勤部门协同开展校园环境清扫整理劳动,充分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育劳动技能、丰富劳动体验。

7.丰富共青团“党史”大学习活动形式

结合“青马工程”、党团校建设与青年大学习活动,组建多个“红色”学习与学生宣传团队,按照“党校学员领头讲、团干部带头学、三级联动全覆盖”的思路,整合校内外“红色”学习资源,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党史”大学习活动。开展“党史”专题系列讲座、“党史”学术沙龙等主题活动,组建“红色”学习社、宣讲团和广播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百年党史”学习、宣讲和广播活动。强调“选择教育”理念下的仪式教育,探索项目招投标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做好主题升旗仪式策划、组织与实施,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升旗仪式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强化价值引领。

8.策划开展特色品牌育德主题活动。

精心策划弘扬人道、博爱与奉献精神的十八岁成人仪式特色品牌活动,通过励志报告会、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活动,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积极的生命观,明确人生责任,传递人间大爱,作出具有人生价值的青春选择。充分挖掘优秀校友资源,策划开展“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主题系列活动,用优秀事迹激励晋元学子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卓越发展”。

(五)加强级部管理,实现教育质量再突破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选择教育”思想内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通过顶层设计与规划有序执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聚焦育人环境建设,引领学生卓越发展;转变育人观念,以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高校选拔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新需求为立足点,加强教育问题调研和对策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和方式方法变革,推进从单向“育分”走向全面“育人”;优化级部纵向沟通机制,以学校《行动纲要》和《三年发展规划》为行动指南,进一步提升学校新组织架构下级部管理效能,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提升级部教育管理效能,促进年级育人方式转变。

持续加强级部团队建设,不断提高级部核心管理团队、学科备课组、班主任队伍、民族教育团队、分布式领导项目团队、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团队管理效能,初步形成校本化管理资源库,保障级部思政教育、道德素养、课程实施、教学质量、制度建设、学生个性化发展及各项常规管理的抓实落地。

2.强化级部教育管理责任,确保教育质量逐年提升。

推进学校课程选择性和开放性年级部实施落地,根据学生发展水平探索学校个性化教育和学生差异化教学实施路径,围绕教学五环节,不断提升级部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品质化。    

1)走进班级、深入课堂、贴近学生,了解级部教育现状与存在的现实问题,强化学情分析,创新改进策略,针对学生能力水平、多元需求和个性特征,积极实施差异化、多样化和个别化教育。

2)优化学生选科、选层、选类、选群的组织策略,加强合格考、等级考、高考、学科竞赛的教学针对性,提升学生课程选择的适切性和志趣能发展的协调性。

3)围绕教学五环节,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强化课程高质量管理与教学常规执行。落实课标要求,明确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教学进度落实和目标检测等的质量要求。规范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行为,明确各类考试命题规范,以规范化、精细化的级部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4)落实各年级教育教学侧重点,即高一重点做好差异化教学实践,高二重点促进等级考和语数外的质量提升,高三重点做好复习备考工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业水平。

5)加强命题与评价研究,根据学业质量标准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区分度,同时加强数据分析和反馈,为学业质量稳步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6)建立健全级部教学质量保障体制机制,加强级部教学质量监管与评价,结合教学实际科学规划课时分配,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3.突出立德树人目标导向,推进级部育人文化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着眼三年学生发展,围绕“立志、励志、笃志”建设年级序列化主题教育活动;关注班集体育人环境建设,聚焦温馨教室建设中的软环境和个性化元素构建,不断启发师生对良好班风学风建设的深入思考,通过强化级部结构中“班集体”要素的建设,形成年级部良好的教风学风班风;加强日常行规教育与管理,引导“礼为先、行优雅,心至诚、性儒雅,情致远、趣高雅”内化于心,促进“知自主、会选择,讲自立、善规划,懂自强、增才干”落实于行。

4.提升级教学管理精准性,促进教育质量再创佳绩

实施教育目标管理,深入推进“双新”背景下高考命题形式、教学难度深度研究,优化年级教学训练方式,结合年级优嘉计划、思维训练计划、竞赛培优计划,加强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资优学生系统培养的策略、方法、路径,精准定位,合力帮扶;全力落实抓教学、抓训练、抓辅导、抓资优、抓临界、抓底部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各年级,特别是等级考年级、毕业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高招策略指导,认真研究高招综招信息,全面掌握高考动态和考试要求,加强专家讲座和学校专题宣讲的引领指导,积极落实面试指导,有效组织模拟面试,不断增强学生应考应变能力,力求在秋季高考中再创佳绩。

5.加强级部教师团队建设,推动协同文化深入人心。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级部协同文化氛围,不断增强教师队伍凝聚力与向心力。鼓励教师深入到教室、宿舍、餐厅,促进师生深入广泛交流与沟通,激发教师集体智慧,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探索突破口、寻求增长点,努力提升级部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备课组师徒带教指导与教育教学工作交流、经验分享,不断为青年教师“搭平台”、“提目标”、“供资源”;加强以班主任团队为核心的年级思政队伍建设,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风气。

6.优化西藏部教育形态,促进西藏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中心,落实“四个认同”教育,加强西藏班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核心价值和思想引领,推进西藏班特色课程建设,优化西藏部教育教学方式,全面促进西藏部教育质量提升。

1)加强“四个认同”教育活动系列化建设,促进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使民族团结思想真正融入西藏班学生包括本部学生的血脉,成为全校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2)加强西藏生思想政治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实践途径,增进西藏生爱党爱国热情、祖国统一意识和民族团结情怀。

3)强化“全员育人、事事育人”的意识,加强西藏部班主任及生活老师的培训,组织西藏学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讲座,推进汉藏班级师生联谊联建活动,开展党员教师与西藏生结对共建,以党员教师自身形象感染引领学生发展。

4)结合线上线下资源,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化的思政教育研学考察活动,完善西藏部学生考核评价方案,加强德育科学管理,定期举办线上或线下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不断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5)科学制订西藏部课程计划,推进西藏部教学教研活动,加强西藏班特色课程开发,逐步编制适合西藏部学生的导学案,推进西藏部特色课程教学,优化西藏生教育策略和教学方式。

6)初步探索优秀西藏学生转入级部平行班学习的制度和保障机制,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加强西藏生个别答疑辅导,夯实学习基础,保障学习效果。

7)丰富西藏部课余文化生活,推进周末艺体课程与社团文化课程,组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网上研学与文化观摩活动,拓展西藏生文化视野,培养人文素养

8)梳理西藏部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补充制定西藏部教育教学、在校生活等方面所需的管理制度,力求做到有章可循、管理有序,不断提高西藏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品质。

9)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西藏部安全管理和稳定发展机制建设,促进西藏部和谐稳定发展和持续有序发展。

(六)创新教育生态,提升现代学校教育品质

坚守“智慧选择、卓越发展”的育人目标,发挥“乐群笃学,协同致远”文化精神,着力推进“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新生态的构建与实践,明目标,强管理,出成果,求突破。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强化“二二三四”教学模式实践,推进“主备研讨课”常态化实施,促进教学的结构化和有效性,全力打造开放、精准、高效的教育教学生态。

工作重点:重点推进“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实践与研究。

具体举措:

1.强化整体和专题设计,聚力推进“双新”实践

积极探索新课程、新教材及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强化教学整体设计和专题研讨,系统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链、教学链、学习链。

在学习理解内化的基础上,多点探索、主动筹划新课程、新教材及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强化教学整体设计和专题研讨,深入推进教学的结构化研究。以《“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新生态的构建与实践》项目为载体,系统优化各学科分层、分类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训练体系和教学方式,凸显设计的整体性、结构性和有序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系统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链、教学链、学习链,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1)根据各学科使用新教材情况同步编制基于新课标的“学科执行纲要”,语文、政治、历史完成与高一、高二新教材相配套的学科执行纲要编制,数学、英语学科完成与高一新教材相配套的学科执行纲要编制,各学科新教材《导学手册》编制工作同步推进。

2)共同推进基于新课标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单元评价为抓手,推动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学活动规划、单元教学资源整合与系统建构。深入探索新课标实施策略与路径,推动各学科对单元目标与分课时目标设计研究,力求做到单元目标的结构化、单元评价的结构化、教学活动设计的结构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结构化,形成完善的单元教学体系。

3)加强“基于课标的评价设计”研究,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效能。基于新课标,围绕新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加强“评价设计”,发挥其导向作用。

4)明确群课、微课、专项课功能定位,组建课程开发共同体,优化群微课程开发及管理策略,保障开发课程要素的清晰、完备。进一步打通微课、群课、专项课壁垒,理顺学生兴趣、志趣、乐趣、情趣的通道;优化群微课、专项课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加强课程管理与学生评价。

5)大胆深度开展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必修课及合格考学科开展跨学科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推进“从单课走向单元”“从单科走向多学科”“从多学科走向跨学科”的实践探索。

2. 依托“主备研讨课” 实施推进“二二三四”实践。

在原有“主备研讨课”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其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推动“主备研讨”各环节高品质发展,促进单元教学设计的意图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实施当中,促进“二二三四”教学实践扎根课堂。

1)加强“主备研讨课”课前、课后研讨,使“主备研讨课”的开展真正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痛点和难点,提升家常课的整体教学效能。

2)设计“二二三四”教学模式下的主备研讨课教学设计方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切实以教师“四导”推动学生“三动”,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能力、形成学生价值观念的主阵地。

3)开发物化“主备研讨课”的资源,根据学校课程发展目标及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步形成“1+X”的教学资源,并构建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 

3.着力打造优秀教研组,促进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优化优秀教研组评价方案,以评价引领建设。推动教研组项目研究,促进教研组从“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

1)明确学科组教研活动定时间,定主题,明计划,重落实。教研组做到建设“四个一”,即一批优秀教师、一个项目、一批精品课程、一次展示交流。

2)加强目前的薄弱点“项目建设”,以项目聚焦教研组建设的“凝聚力”“学习力”“研究力”,打造优质教研组。

3)结合学科特点、教研组特点,逐渐建立学科教学品牌,创建学科特色文化,开展优秀教研组的评选。

4.加强学科特色品牌建设,推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选择教育核心理念,促进各学科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在保持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科特色,加强品牌建设。

(1) 语文学科

一是逐步建立《主备研讨课设计模板》《语文学科组基础性评价项目与内容》《语文学科导学案修订要求》等学科微制度与规范,以目标评价激活分布式团队职能,以学科建设聚力学科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启动教考结合的“基于新课程核心素养的评价设计”和“语文学科微群课开发与评价”学科发展品牌项目建设。在推进品牌建设项目建设中,高一备课组以“任务群”构建为中心,重点研究“如何构建不同任务群的问题评价”;高二备课组以“专题研习”构建为中心,重点研究“如何构建专题研习的问题评价”;高三备课组以新教材渗透旧教材为中心,重点研究“如何构建情境问题下的题组设计”。

三是以课程大单元设计为依托,深入研究新教材18个任务群的目标细化,推进符合任务群目标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强化任务群单元设计及相关单元的勾连研究。重点积累单元整体设计活动方案,单元活动设计参考文献等资料。

2)数学学科

一是构建基于课标与考纲的题组化的例题体系。基于学情和课标,以题组结构编制和修订高三第二轮复习资料,做好高一高二单元作业设计,整体分层,反馈改进,构建讲与练相互匹配、相互支撑的课后练习手册。

二是高一、高二年级分别建设一门适合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群课。高一开设“数学建模”课程,高二开设“数理逻辑”课程。

三是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展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和单元作业设计,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3)英语学科

一是在主备研讨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各年级的英语学科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逐步形成包括“课文文本资源”“多模态的语篇资源”“单元评价资源”“年级培优补差资源”在内的校本特色学科资源库,为基础型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推进保驾护航。

二是坚持“有利于学科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学科课程建设整体布局”“有利于教师专业化个性发展”三原则,开设涵盖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模块的知识技能类群课微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全力打造精品课程。

三是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实际,让“二二三四”教学模式实践增添英语学科味。高一年级重点关注文本的深度阅读和基于语篇的词汇教学两个版块,促进“三动”,尤其关注动脑,提升课堂教学的思维含量;高二年级坚持模块化教学的整体思路,重点关注系统构建一轮复习有效体系与通过问题设计提升教学实效性,促进“二化”,做好腰板子工程,稳步过渡到高三;高三年级重点关注二考的有效复习策略,更加强调“四导”,寻求高三英语教学突破点与增长点。

四是积极探索学科评价体系建设,重点做好“基于单元设计的题组开发”、“有灵魂的作业设计”和“基于学科主题活动的过程性评价”。系统谋划、主题教研与分布式项目推进,逐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学科题组设计和作业设计的有效模式与范例,积累主题活动过程性资料和经验。

4)文科综合学科

一是结合统编教材的推进,整合学科资源,组建开发团队,在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打造德育精品课。

二是坚持德育为先,落实《思政课教育工作方案》与《思政教师培养方案》,开展政史、史地跨学科德育协同教学实践探索。

三是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开发与四史教育、校史教育结合的微课群课,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形成德育微群课。

5)理科综合学科

一是在学习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探索将其设计思想应用于双新背景下导学手册的编写。

二是制作组内教学交流微视频,分享教学经验,组织微群课骨干团队凝练课程实践成果开发校本化教材,加强学科竞赛与群课建设整合,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发展显性化成果(竞赛获奖、研究课题等)数量、含金量。

三是积极参加学校的挑战性项目实践,聚焦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研究与实践,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学科建设相结合,在研究中提升教师学习力与研究力。

6)综合学科

一是聚焦深度理解、综合运用、合作意识和新场景转化应用四个维度,在综合学习项目中探索学生学习力提升路径,赋能学生成长。科艺组探索“因趣分群”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体育组开展学科大概念统整下的单元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艺术组融入美育与教学有机整合方式,编制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学历案;信息组启动“双新”背景下基于项目化学习和题组设计的导学案编制。

二是优化基于项目化教研的校本教研内容,探索基于超星平台移动听评课模块的主备研讨课路径,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有实效的研讨内容,采用项目化教研的方式,创设真实情境,以真实问题驱动解决途径探究,推动教研走向科研。

三是坚持普及与竞赛并重,活动拓展课堂教学“漫教育”中落实 “学以致用”和“学以致慧”,聚力推动“有创无类”,最大程度地打开学生成长的无限可能。

四是基于学校已有基础,形成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一条龙”布局架构,探索艺术和体育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七)依托项目引领,提升教科研强校能级

学校积极加强选择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改革、教学创新等研究,努力发挥科研在促进改革发展、提质增效中的作用。

工作重点与举措:

1. 加强教科研项目引领,丰富教育研究领域。

1)继续推进市级科研项目《基于环境建设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研究》研究。聚焦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创建科研共同体,为科研提供有力支撑,促使项目研究不断升值。

2)加大对区级科研课题管理力度,认真做好区级课题的指导与服务工作,包括区级重点课题、成果推广课题、一般课题、个人课题的开题、中期、结题活动组织,帮助主持人优化和完善相关研究,梳理和形成相关研究机制,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研究的领域。

2. 推进挑战性项目研究,促进教育科研融合。

1)优化研究策略与方向,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分解项目,设置领衔人,倡导“小项目”、“小专题”、“小课题”做出大研究,推进教、学、研融为一体,推动持续研究,深度研究。

2)优化挑战性项目平台建设,聘请专家开展中期指导,完成中期评估。

3)开展挑战性项目成果显性化研究,发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证性。

(八)深耕教育梦想,助推教师个性化发展

深入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要求,坚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培养理念,着力推进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抓手,继续推进教师评价改革,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引领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构建体系化校本研修课程,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制定“十四五”师训工作方案,落实“十四五”师训工作要求。从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出发,在专业引领、目标导向、问题解决、课程建设、经验分享、表彰宣传等方面系统梳理、建构多维度、多层次、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利用学校校史资源和行动纲要学习实践,打造师德师风类校本研修课程;通过书籍阅读活动及开发配套微课程,打造教师育德及科研类校本研修课程;通过专家引领及各类示范展示课堂,打造教师课堂教学类校本研修课程。同时,着力建设校本研修网络平台,进一步实践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校级学分制管理与评价。

2.实施多元化校本研训方式,拓宽教师培训渠道。

继续开展每月一次全校分层、分类研训活动,依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类别等加强指导和服务。提供校内与跨校培训、统一研修与分类选修、学科内与跨学科培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高质量、个性化学习机会。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分工与协作机制、自查与督导机制、交流与展示机制、表彰与激励机制,使教师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充实、丰富、完善。

3. 优化教师阶梯式结构序列,助推教师个性化成长。

组织教师参加普陀区第六轮教师发展团队申报工作,力争实现区级发展梯队全覆盖的良好态势。推荐教师参加市区名师基地、德育实训基地、区学科高地建设,发挥好市园丁、区园丁、特级教师领衔人、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区高级指导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做好教育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校名师培养工作。

通过开展“师徒带教展示课堂”、“见习教师成长故事论坛”等,初步发掘新进教师的教学优势;通过“名师示范课堂”,展示交流骨干教师的教学风格。

推动教师研究共同体建设,不断优化“青年教师沙龙”、“跨学科教师研修工作坊”等教师互助团队建设,重点把握项目攻坚、任务驱动,以研究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4. 完善名优教师发展工程,量身定制分层递进带教链。

逐步建立和实施“方舟”、“行舟”和“神舟”三个计划的分层递进带教链,探索“一徒多师”和“一师多徒”带教模式。“方舟”计划侧重于将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通过邀请专家和学校骨干带教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提高教学基本功并且逐步在教学中发展个性特长。 “行舟”计划侧重于把骨干教师培养为校区名师,注重规划和高位引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神舟”计划侧重于推动“校区名师”成长为特级教师。通过聘请校内外专业拔尖人才、知名教师、业内专家带教指导,支持学校名师个性化发展,通过教育教学经验展示及研究成果交流,打磨、提炼教师个性化风格,提升学科以及教师在市、区层面的影响力。

5. 深化人事制度建设创新,激发教师发展内生动力。

1)优化引进和招聘力度。引进人才优中选优,落实2021年度人才引进工作方案,有序开展引进人员的招录流程。特别要突破困难,不怕繁琐做好外省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引进工作,有效提升师资力量。

2)健全岗位聘用管理机制。依法依规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制定“晋元中学教职工岗位聘任方案”及相关聘任工作流程。建立并完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人事聘用聘任机制,以“科学设置岗位、统筹兼顾分配、双向自主选择、竞岗择优聘任、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推行“按需设岗、以岗定人、竞聘上岗、按岗聘任、合同管理”的竞聘上岗制度。

3)稳步推进专技岗位晋升、各项考核评价等工作。坚持公开化流程,即考核标准、程序、结果全面公开,形成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有效调动教师工作与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6. 加强90后教师发展研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青年教师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群体,初登讲台,各方面刚刚起步,职业适应与角色转换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多。加速培养青年教师是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把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育德能力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一是关心青年教师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促进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爱岗敬业、精业乐业。二是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职业道德修养目标。不断培养其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卓越发展追求。三是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前沿意识、博识意识,培养其捕捉、追踪学科前沿的灵感、悟性。四是鼓励青年教师树立科研意识,以自己的创新追求给学生开辟创造空间,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五是要求青年教师率先践行八荣八耻,鼓励青年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与品德的发展。

(九)遵循教育规律,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领会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本学期重点推进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校本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实践,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规划自我、发展自我,进而激发内驱力,成就美好人生。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构建校本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方法路径,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逐步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多元评价体系,不断促进学生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

1)对标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拟定校本学生综合评价指标及评价策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多维度、动态性、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与拓展学生成长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梳理及统筹学校现有各类学生评价方案和评价方法,充分调研过程性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出台校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形成评价机制流程并在高一年级实施。

2.优化完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发挥教师全员育人功能。

整体规划及实施各类生涯规划课程,建构由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校友组成的“多维一体”生涯规划导师体系,帮助学生做好学涯及生涯规划,保障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完善生涯导师相关制度,优化导师工作电子手册及相关网络平台;

2)做好教师生涯导师专业支持,通过教师生涯规划指导研修工作坊、年级全体教师讲座、网络微课程等形式,指导教师、家长等生涯导师熟悉生涯辅导理论、技术与方法,知晓如何做好学生生涯规划及学业指导。

3)与年级协同,持续推进及落实生涯成长导师具体工作,并结合导师制具体开展校内及校外的学生生涯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能力、兴趣、个性等的基础上,明晰专业发展及升学路径,做学涯及生涯规划。

3.强化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进一步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心活动 自主选择”品牌特色,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及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建设,针对在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高发心理疾病,开发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提升微课程,指导班主任识别及应对班级中学生的心理疾病,完善和优化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流程,建立学校危机干预转介及跟踪工作机制。

4.携手探索家校共育实施路径,促进家庭教育水平提升。

开发系列家庭指导微课程,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形成适合的生涯发展规划。

(十)信息科创双引擎,推动未来教育持续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为切入点,依托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学习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促进人员、设备、资源整合,依托各种应用服务系统载体促进教学、教研和管理融合,打通校园信息壁垒,提供“一站式”管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教学管理和教育服务的质量。以创新实验室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为抓手,着力提升实验室、图书馆空间育人能级,以项目化的形式有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项目和科创实践活动。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深化技术整合创新,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依托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创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课堂,推进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优化课堂结构与学习方式;打造多元选择、开放灵活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推进“大平台、微服务、轻应用”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提升现代学校教育治理能力。

1)启动“极简技术教学教研融合应用项目,开展极简技术工具在教学、教研中的常态化应用,形成研究和实践案例。   

2)基于学科资源建设需求,系统设计建设校级统一学科教学资源平台,形成高质量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初步实现数字化学习的按需推送,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3)推进极课平台常态化使用,进一步挖掘“精准教学”提升点;借助全样本的数据为教学设计提供精准的学情信息,推进精准性教学实施。

4)加强对智慧教室的探究,探索课堂教学的结构变革路径,启动纸笔互动课堂调研,丰富智慧教室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5)遴选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课堂教学实施课例与信息化案例,报送优秀作品参评2021年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等活动。

6)对标《中央电化教育馆-英特尔“智能互联教育”项目课题结题办法》,梳理课题研究成果,高质量完成课题结题和验收。

2.推进创新实验室升级改造,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级。

依托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借助高校资源不断提升课程品质,普及与竞赛并重,探索基于大中合作的优秀学生“选拔——培养——成才”机制和模式,为学生搭建科研和竞赛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助力学生自我定位和生涯规划,深入探索学校创新人才培育策略与路径。科学定位创新实践中心工作职能,明晰科创教师团队岗位职责,加强项目化管理,形成部门发展合力。

1)推进市教研室“创课程”项目,开设《沙化土壤改良》课程,同时利用超星听评课平台建设学校大中合作课程资源库,孵化学生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参赛,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2)依托“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组建人工智能教学共同体,利用高校课程、设备资源与学校新购置设备,同步开设多载体、多层次、多维度的人工智能课程,形成人工智能课程群。

3)依托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空间,整合企业、高校和校本课程资源,创新科技节活动内容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4)利用 “因趣分群”课程与社团活动,做好竞赛生源的选拔和分层分类培养,系统推进和拓展大中合作模式和渠道,不断开发课程载体,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十一)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党政管理服务效能

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坚持“守规矩、讲纪律、遵程序”,坚持政治性、政策性,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建设责任明确,科学精细,规范高效,统筹管理的现代行政管理服务文化,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工作重点与举措:

1.系统推进规章制度与程序性文件编制工作。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要求,为建立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和人本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本学期学校将系统、有序推进学校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与程序性文件编制工作。一是规范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流程,有序推进编制工作;二是制定部门工作日程表,形成部门编制修订计划;三是以“即制(修)订即实施”为原则,以“月”为单元,逐月上报部门修订完善的规章制度与建立的程序性文件,经校务会讨论研究与部门修订完善,既在相关管理工作中推行。四是是加强校党总支、全校师生、教代会对各项规章制度与程序性文件的民主监督,建立反馈机制,广泛通过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推进制度的不断完善,确保其与学校《行动纲要》、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配套性与适切性,推进学校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不断优化升级。

2.着力构建全媒体时代学校“大宣传”格局。

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宣传组织策划工作。一是进一步厘清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晋元校刊等宣传主阵地的功能定位,推进校刊改版与优化学校公众号信息发布结构;二是强化宣传实务培训,进一步挖掘校刊公众号编审团队、学生小记者团、部门宣传员团队、青年教师校史宣讲团在学校宣发工作中的作用,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求实创新的高素质宣传队伍。三是创新学校宣传组织策划工作运作方式,探索项目化管理模式,完成招生宣传组织策划,《百年晋元——我是讲述人》青年教师校史宣传团校史宣讲汇编,晋元校史陈列馆纸质折页宣传品策划等重点宣传组织策划工作。四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管好“大方向”,把牢“小细节”,加强包括学校各个微信公众号在内的宣传平台意识形态管理,倡导核心价值引导,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品质发展。

(十二)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后勤管理品质

后勤保障部门坚持以服务师生员工为中心,秉承以师生为本、服务第一、主动靠前、程序规范的管理服务理念,全力提升学校生活服务、后勤保障能效,为学校教育教学各项改革目标的顺利推进,做好保障和支持工作。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明晰责任,推进“晋元大修及教育环境改造项目”立项。

整合学校基建、消防、水电管网、信息、科技、校园文化等大修改造设想,主动协调教育局、同济建筑公司做好大修项目设计和清单审核工作,协调各设计对接小组,梳理问题清单,统整归类项目需求,精准定责,按照“任务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思路,抓紧落实学校教育环境改造各项工作,顺利落实大修立项任务。

2.加强后勤服务程序建设,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1)加强学校基础设施、校园环境建设管理,重点加强学校基建工程代理招标、施工准备和安全管理,保证建筑施工安全、优质、高效。

2)坚持“开源节流、减耗增效”理念,做好资金预算、收支业务及经费报销等工作,确保防疫相关物资购买等业务快捷办理。

3)履行物资采购和资产管理规定,做好教育教学一线物资物品的管理、使用和保障工作。

3.加强后勤管理服务能力,重在提升师生满意度幸福感。

1)重点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校园安全保卫,加强安保人员专门培训和严格管理,强化校园进出人员程序化检查和常态化管理,做好校园安保、消防工作,完善校园技防设施和改进工程,深入开展“护校安园”工作,长效推进学校“安全生产”整改,创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2)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食堂餐饮服务管理,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环境消毒和疫情防控工作;深化 “放心学校食堂”建设,在“抓细节”“提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改进食品质量和菜肴花式,提升师生满意度。倡导珍惜粮食、推崇厉行节约、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3)调整校园绿化布局和环境整治,做好绿化养护,保持上海市花园单位荣誉。

4)加强维修队伍建设和应急服务管理,全程做好教育教学一线维修服务和应急保障,满足一线师生的学习生活服务需求。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作者(来源):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1-02-22    浏览次数: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021年221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本学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抓创新、改革抓机制、治理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障抓党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管理与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立柱架梁,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现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落实《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普陀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为中心,规划“生长期”学校改革发展蓝图,定目标,谋长效,不断丰富和发展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内涵,构建“选择教育”新生态,继续全面深入推进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内核的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依托改革创新与依法治校,加快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积极探索新时代学校教育教学方法与路径,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本领,坚持强化设计、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品质、特色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学校2020学年第二学期发展目标:

(一)党的建设发展目标:强化党组织在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筑牢思想根基,重点深化从严治党,树立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念,筑牢意识形态防线,不断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新冠疫情防控目标: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压紧压实常态化防控工作责任,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强化精准管理,全力确保学校正常教育秩序。

(三)教育治理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现代治理,以落实《行动纲要》为中心,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精细化,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水平现代化。

(四)思想道德发展目标:加强党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面领导,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构建学校“知行合一”德育体系,推进学校劳动课程建设。

(五)课程教学发展目标:依托“双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选择教育”内涵,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运作机制,加强学科资源优质化与学科品牌特色化建设,扎实推进课堂教学转变,促进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六)队伍建设发展目标:有序推进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耕教育梦想,落实顶层设计,优化培养策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引领,助推教师高素质专业化发展。

三、重点工作

(一)重点强化党组织在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履行三大主体责任,深化从严治党,落实政治巡察“六个围绕、一个加强”新要求,强化基层支部建设,压实责任,凝聚发展合力。

(二)重点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科学施策,严格管理,落实细节,形成闭环,各项防疫工作落实精准到位。

(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围绕建党100周年不断推进思政主题教育形式创新与德育品牌建设,探索校本特色劳动教育开发与实施,构建学校“知行合一”德育体系。

(四)重点推进学校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梳理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化、精致化的管理流程和人本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五)重点推进“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实践与研究,依托“主备研讨课”常态化实施扎实推进“二二三四”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着力推进学科特色化品牌建设,推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六)重点推进育人方式变革,聚焦学校发展愿景和师生发展需要,加强年级部全面培养体系构建,强化年级部教育管理责任,紧扣学生全面发展价值导向,实现教育质量再突破。

(七)重点加强名优教师梯队建设,落实教师专业发展顶层设计,优化策略,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关注青年教师成长,深耕教育梦想,助推教师智慧成长。

(八)重点推进学校大修及教育环境改造工程立项,有序推动基础设施和内涵特色一体化建设。

四、主要工作任务及策略举措

(一)强化党的领导,优化学校政治生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组织在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落实国家、上海市、普陀区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不断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工作重点与举措: 

1. 着力筑牢思想根基

进一步加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把强化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凝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动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与机制,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全面突出党建引领

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落实“三大主体责任”,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有效发挥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常态推进“3+X”专题会议,强化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全面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 夯实党建主体责任和组织根基,着力构建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效的党建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树牢宗旨意识,提升党性修养。

3. 重点深化从严治党

坚持从严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认真学习政治巡察整改评估中提出的“六个围绕、一个加强”新要求,坚持在“四个落实”“三个聚焦”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念,“政治体检”叩问初心,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建立有效的“回头看”机制,不断巩固整改成果,精准评估短期问题整改情况,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确保避免同一问题、同类问题再度出现;聚焦长期问题整改常态化和长效型机制的建设形成,保持工作推进的延续性、一致性、科学性、严谨性。

4.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强化党内监督,推进各类规章制度修订完善,让制度形成闭环,推动形成科学合理、成熟完备的制度体系。做好校务、财务公开班子成员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扎实做到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实现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将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纳入干部目标管理,从源头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强化党组织的纪检监察作用,健全学校反腐倡廉管理制度,杜绝腐败违纪问题发生。

5.继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

不断提升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加强全体师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教育。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责任考核,对校园中可能发生意识形态风险的对象、时空、诱因等,主动研判,深入调查,细致排摸,及时介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管理与宣传阵地建设,对课堂教学、重大活动、宣传工作、教辅资料、信息公开、师生言行等方面的潜在风险点形成常态化防范机制。结合时代特征和学情状况,不断创新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路径,进一步加强西藏学生的思想引领。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发挥党建管思想、管作风、管状态作用,理顺师生心气,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动力支持。

6.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重视加强领导班子的政治思想建设,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发展观、教育质量观,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学校领导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防止精神懈怠、防止脱离学生。坚持和完善与师生员工谈心谈话及联系骨干教师制度,关心师生思想动态与工作生活现状,既要关心到位,更要严格要求、加深感情,持续为学校发展凝心聚力。

7.创新干部队伍培养方法

完善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培、育、管、用”,不断完善选人用人程序,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继续关注青年党员成长,选拔、培养青年干部,满足学校长远发展。加强党员干部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培训、专业考核,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朝气活泼、专业过硬、层次分明的中青年干部教师队伍,形成“岗得其人”“人适其岗”“各展其才”的良好格局。

8.继续依法规范办学行为

深化依法治校,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充分酝酿、会议决策的原则,建立规范长效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家委会、学生自管会等在学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群众监督、党内监督、组织监督和纪检监督,多管齐下、压实责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安排落实落细。

 

(二)强化精准管理,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压紧压实常态化防控工作责任,不断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规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工作。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压实责任,补好短板、堵塞漏洞,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施策,精细管理,落实细节,加强反馈,确保各项防疫工作落实到位。

2.加强日常管理,坚持从严入校筛查规范化

严抓制度落实,严格校园管理,严控无关人员进校,实行入校人员进校预约审批、身份核验备案和体温检测制度,严格落实入校信息登记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疫情防控工作风险,做到身份清、两码明、可追溯。

3.精准管理信息,强化各项防疫报告制度

严格“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认真落实疫情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动态掌握本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确保疫情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准确无误,加强对各项数据上报及突发情况排摸的精准管理,建立一人一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

4.规范防疫流程,严格执行学校“两案十制”

进一步加强对全校师生日常疫情防控相关培训,着力提升各项突发情况处置流程的知晓率,做好防疫物资的整理、登记发放及盘点,规范实施消毒等日常防疫流程,保证物资到位、人员到位,做到基础牢、细节精、管理明。

5.加强防疫宣传,坚持预防习惯养成常态化

不断创新宣教形式,筑牢宣传防线,积极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板报墙报等媒体,使“一米线”“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防范胜于救治”等健康防疫要求深入人心,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

6.全员参与保障,确保日常教育教学秩序

继续发挥我校信息标杆校建设优势,精心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保障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加强心理疏导,强化家校互动,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健康指导,强化困难帮扶和人文关怀。

7.落实防疫指南,强化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继续在宿舍部分楼层设置防控隔离区域和隔离寝室;加强防疫物资的统筹管理,强化办公场所、学生教室、餐厅宿舍及校园场所的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和防控管理,特别是周末留校西藏生和寄宿青年教师的安全卫生保障工作。保质保量储备满足两周用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隔离服及消杀物资,确保储备充足、使用规范。

(三)立足发展需求,促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大力倡导“乐群笃学,协同致远”的学校精神,坚持“人”的核心地位,尊重师生的个性,创造适合师生卓越发展的环境,构建统一、规范和稳定协调的管理体系,深化学校组织变革和结构治理,推进学校文明建设和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学校治理的民主化与精细化。

工作重点与举措:

1.发挥《行动纲要》引领作用,深化选择教育文化建设。

推进选择教育思想与时俱进,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培养师生行动的文化自觉,产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奋斗、变革、创新”的进取文化 、奋斗文化激发前进动力和指导师生行动,把握《行动纲要》在顶层设计上的引领作用,实现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良好效果,形成道相同心相通力相聚情相融的校园文化生态。

2.实施“生长期”三年规划,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开好局。

立足晋元“选择教育”高品质、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强《选择成就发展 教育点亮人生——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0.9—2023.9)》深入解读与研讨,进一步明晰规划阶段目标、阶段任务、行动策略、实施路径以及可检测指标与成效成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围绕“规划”设定目标推进,促进本学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精做强、出新出彩,加快推进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进程。

3.全面谋划紧密型教育集团版图,吹响“十四五”学校发展号角。

为贯彻区《推进本区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扩展“万里社区教育发展联盟”建设成果,学校以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落实普陀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教育规划,整合区域办学力量和优势教育资源,辐射推广晋元近二十年“选择教育”改革的智慧和成果,深度谋划,系统布局全面推进,为新学年晋元紧密型教育集团成立做好充分准备,吹响十四五阶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能级的集结号。

4. 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建设,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持续深化学校育人方式变革,有效构建选择教育的组织文化,加快学校治理体系建设,聚焦学校发展需求,梳理优化完善制度机制,打造“法规为准则、需求为导向”的治理文化,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教代会监督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民主政治、民主制度,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营造和谐育人氛围,着力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5. 优化行政机构管理方式,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养。

总结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后学校组织机构运行的经验与不足,进一步厘清部门权责边界,在“注重打破部门壁垒”“提升管理效能”“落实规范精准管理”“推进分布式组织和责权利匹配”“强化分权制衡与双线监督”五方面下功夫,逐步解决学校管理边界不清、责任不明现象,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和人本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战略高层——中层管理者——教育教学一线三层管理结构,形成沟通协调机制,非正式沟通简单高效、畅通便捷,探索形成去行政化、以生为本的领导格局和管理方式。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中层干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养,努力营造自觉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层干部思想引领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决策落实能力、运用工具能力,增强干部抵御廉政风险能力。

(四)坚持立德树人,构筑思政教育新格局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为指导,以学校《行动纲要》为实践指南,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感召力,不断优化思政教育,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丰富育人途径、创新育人模式,锻造育人品牌,构建“选择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德育体系,积极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工作重点与举措:

1.坚定理想信念办好思政教育。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灵魂,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守好管好建好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牢牢掌握学校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充分运用中国抗疫故事,理直气壮、旗帜鲜明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2.推进思政教育与德育体系构建。

推进选择教育理念下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德育体系建构。逐步建立以“立志、励志、笃志”为价值引领,“自律、自勉、自强”为行为特征的晋元特色育人体系。逐步推进项目、资源和机制建设为学生提供一张目标一致,而路径与方法具有选择性,践行过程彰显个性化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塑造与养成的“菜单”。

3.强化思政课教育创新与研究。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课教育积极回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创新思政课程为遵循,系统开展思政教育提升工作,善于用鲜活的数据、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感染力和实际成效。充分挖掘各学科思政教育资源,落实“课程思政”硬任务、硬责任,深度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

4加强学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坚持“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责任,通过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全兼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主体,不断引导各学科教师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5.强化思政主题教育形式创新。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主题,进一步挖掘“四史”学习教育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与创新,引导青少年学坚定政治信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本学期计划邀请校外专家及校内教师为师生开设党史和党的理论讲座,举行2021晋元文化节各项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和校友资源策划组织2019届、2020届学生南北双线研学考察活动;协同万里教育联合体各校,筹备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不断引领师生深入学习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功绩,自我革命和理论创新。通过精彩的活动策划、丰富的教育形式和深刻的受教育体验使教育主题深入人心。

6.探索校本特色劳动教育开发与实施。

结合晋元相关工作基础和资源,融合高中生志愿服务项目、生涯规划教育和晋元微、群、专项课程,从基础性劳动和个性化专业劳动两个方面协调推进劳动教育板块构建。建立校园环境卫生值周班制度,利用早自修时间,与学校后勤部门协同开展校园环境清扫整理劳动,充分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育劳动技能、丰富劳动体验。

7.丰富共青团“党史”大学习活动形式

结合“青马工程”、党团校建设与青年大学习活动,组建多个“红色”学习与学生宣传团队,按照“党校学员领头讲、团干部带头学、三级联动全覆盖”的思路,整合校内外“红色”学习资源,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党史”大学习活动。开展“党史”专题系列讲座、“党史”学术沙龙等主题活动,组建“红色”学习社、宣讲团和广播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百年党史”学习、宣讲和广播活动。强调“选择教育”理念下的仪式教育,探索项目招投标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做好主题升旗仪式策划、组织与实施,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升旗仪式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强化价值引领。

8.策划开展特色品牌育德主题活动。

精心策划弘扬人道、博爱与奉献精神的十八岁成人仪式特色品牌活动,通过励志报告会、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活动,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积极的生命观,明确人生责任,传递人间大爱,作出具有人生价值的青春选择。充分挖掘优秀校友资源,策划开展“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主题系列活动,用优秀事迹激励晋元学子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卓越发展”。

(五)加强级部管理,实现教育质量再突破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选择教育”思想内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通过顶层设计与规划有序执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聚焦育人环境建设,引领学生卓越发展;转变育人观念,以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高校选拔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新需求为立足点,加强教育问题调研和对策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和方式方法变革,推进从单向“育分”走向全面“育人”;优化级部纵向沟通机制,以学校《行动纲要》和《三年发展规划》为行动指南,进一步提升学校新组织架构下级部管理效能,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提升级部教育管理效能,促进年级育人方式转变。

持续加强级部团队建设,不断提高级部核心管理团队、学科备课组、班主任队伍、民族教育团队、分布式领导项目团队、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团队管理效能,初步形成校本化管理资源库,保障级部思政教育、道德素养、课程实施、教学质量、制度建设、学生个性化发展及各项常规管理的抓实落地。

2.强化级部教育管理责任,确保教育质量逐年提升。

推进学校课程选择性和开放性年级部实施落地,根据学生发展水平探索学校个性化教育和学生差异化教学实施路径,围绕教学五环节,不断提升级部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品质化。    

1)走进班级、深入课堂、贴近学生,了解级部教育现状与存在的现实问题,强化学情分析,创新改进策略,针对学生能力水平、多元需求和个性特征,积极实施差异化、多样化和个别化教育。

2)优化学生选科、选层、选类、选群的组织策略,加强合格考、等级考、高考、学科竞赛的教学针对性,提升学生课程选择的适切性和志趣能发展的协调性。

3)围绕教学五环节,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强化课程高质量管理与教学常规执行。落实课标要求,明确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教学进度落实和目标检测等的质量要求。规范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行为,明确各类考试命题规范,以规范化、精细化的级部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4)落实各年级教育教学侧重点,即高一重点做好差异化教学实践,高二重点促进等级考和语数外的质量提升,高三重点做好复习备考工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业水平。

5)加强命题与评价研究,根据学业质量标准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区分度,同时加强数据分析和反馈,为学业质量稳步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6)建立健全级部教学质量保障体制机制,加强级部教学质量监管与评价,结合教学实际科学规划课时分配,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3.突出立德树人目标导向,推进级部育人文化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着眼三年学生发展,围绕“立志、励志、笃志”建设年级序列化主题教育活动;关注班集体育人环境建设,聚焦温馨教室建设中的软环境和个性化元素构建,不断启发师生对良好班风学风建设的深入思考,通过强化级部结构中“班集体”要素的建设,形成年级部良好的教风学风班风;加强日常行规教育与管理,引导“礼为先、行优雅,心至诚、性儒雅,情致远、趣高雅”内化于心,促进“知自主、会选择,讲自立、善规划,懂自强、增才干”落实于行。

4.提升级教学管理精准性,促进教育质量再创佳绩

实施教育目标管理,深入推进“双新”背景下高考命题形式、教学难度深度研究,优化年级教学训练方式,结合年级优嘉计划、思维训练计划、竞赛培优计划,加强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资优学生系统培养的策略、方法、路径,精准定位,合力帮扶;全力落实抓教学、抓训练、抓辅导、抓资优、抓临界、抓底部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各年级,特别是等级考年级、毕业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高招策略指导,认真研究高招综招信息,全面掌握高考动态和考试要求,加强专家讲座和学校专题宣讲的引领指导,积极落实面试指导,有效组织模拟面试,不断增强学生应考应变能力,力求在秋季高考中再创佳绩。

5.加强级部教师团队建设,推动协同文化深入人心。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级部协同文化氛围,不断增强教师队伍凝聚力与向心力。鼓励教师深入到教室、宿舍、餐厅,促进师生深入广泛交流与沟通,激发教师集体智慧,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探索突破口、寻求增长点,努力提升级部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备课组师徒带教指导与教育教学工作交流、经验分享,不断为青年教师“搭平台”、“提目标”、“供资源”;加强以班主任团队为核心的年级思政队伍建设,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风气。

6.优化西藏部教育形态,促进西藏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中心,落实“四个认同”教育,加强西藏班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核心价值和思想引领,推进西藏班特色课程建设,优化西藏部教育教学方式,全面促进西藏部教育质量提升。

1)加强“四个认同”教育活动系列化建设,促进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使民族团结思想真正融入西藏班学生包括本部学生的血脉,成为全校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2)加强西藏生思想政治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实践途径,增进西藏生爱党爱国热情、祖国统一意识和民族团结情怀。

3)强化“全员育人、事事育人”的意识,加强西藏部班主任及生活老师的培训,组织西藏学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讲座,推进汉藏班级师生联谊联建活动,开展党员教师与西藏生结对共建,以党员教师自身形象感染引领学生发展。

4)结合线上线下资源,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化的思政教育研学考察活动,完善西藏部学生考核评价方案,加强德育科学管理,定期举办线上或线下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不断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5)科学制订西藏部课程计划,推进西藏部教学教研活动,加强西藏班特色课程开发,逐步编制适合西藏部学生的导学案,推进西藏部特色课程教学,优化西藏生教育策略和教学方式。

6)初步探索优秀西藏学生转入级部平行班学习的制度和保障机制,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加强西藏生个别答疑辅导,夯实学习基础,保障学习效果。

7)丰富西藏部课余文化生活,推进周末艺体课程与社团文化课程,组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网上研学与文化观摩活动,拓展西藏生文化视野,培养人文素养

8)梳理西藏部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补充制定西藏部教育教学、在校生活等方面所需的管理制度,力求做到有章可循、管理有序,不断提高西藏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品质。

9)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西藏部安全管理和稳定发展机制建设,促进西藏部和谐稳定发展和持续有序发展。

(六)创新教育生态,提升现代学校教育品质

坚守“智慧选择、卓越发展”的育人目标,发挥“乐群笃学,协同致远”文化精神,着力推进“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新生态的构建与实践,明目标,强管理,出成果,求突破。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强化“二二三四”教学模式实践,推进“主备研讨课”常态化实施,促进教学的结构化和有效性,全力打造开放、精准、高效的教育教学生态。

工作重点:重点推进“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实践与研究。

具体举措:

1.强化整体和专题设计,聚力推进“双新”实践

积极探索新课程、新教材及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强化教学整体设计和专题研讨,系统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链、教学链、学习链。

在学习理解内化的基础上,多点探索、主动筹划新课程、新教材及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强化教学整体设计和专题研讨,深入推进教学的结构化研究。以《“双新”背景下选择教育新生态的构建与实践》项目为载体,系统优化各学科分层、分类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训练体系和教学方式,凸显设计的整体性、结构性和有序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系统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链、教学链、学习链,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1)根据各学科使用新教材情况同步编制基于新课标的“学科执行纲要”,语文、政治、历史完成与高一、高二新教材相配套的学科执行纲要编制,数学、英语学科完成与高一新教材相配套的学科执行纲要编制,各学科新教材《导学手册》编制工作同步推进。

2)共同推进基于新课标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单元评价为抓手,推动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学活动规划、单元教学资源整合与系统建构。深入探索新课标实施策略与路径,推动各学科对单元目标与分课时目标设计研究,力求做到单元目标的结构化、单元评价的结构化、教学活动设计的结构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结构化,形成完善的单元教学体系。

3)加强“基于课标的评价设计”研究,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效能。基于新课标,围绕新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加强“评价设计”,发挥其导向作用。

4)明确群课、微课、专项课功能定位,组建课程开发共同体,优化群微课程开发及管理策略,保障开发课程要素的清晰、完备。进一步打通微课、群课、专项课壁垒,理顺学生兴趣、志趣、乐趣、情趣的通道;优化群微课、专项课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加强课程管理与学生评价。

5)大胆深度开展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必修课及合格考学科开展跨学科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推进“从单课走向单元”“从单科走向多学科”“从多学科走向跨学科”的实践探索。

2. 依托“主备研讨课” 实施推进“二二三四”实践。

在原有“主备研讨课”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其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推动“主备研讨”各环节高品质发展,促进单元教学设计的意图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实施当中,促进“二二三四”教学实践扎根课堂。

1)加强“主备研讨课”课前、课后研讨,使“主备研讨课”的开展真正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痛点和难点,提升家常课的整体教学效能。

2)设计“二二三四”教学模式下的主备研讨课教学设计方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切实以教师“四导”推动学生“三动”,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能力、形成学生价值观念的主阵地。

3)开发物化“主备研讨课”的资源,根据学校课程发展目标及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步形成“1+X”的教学资源,并构建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 

3.着力打造优秀教研组,促进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优化优秀教研组评价方案,以评价引领建设。推动教研组项目研究,促进教研组从“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

1)明确学科组教研活动定时间,定主题,明计划,重落实。教研组做到建设“四个一”,即一批优秀教师、一个项目、一批精品课程、一次展示交流。

2)加强目前的薄弱点“项目建设”,以项目聚焦教研组建设的“凝聚力”“学习力”“研究力”,打造优质教研组。

3)结合学科特点、教研组特点,逐渐建立学科教学品牌,创建学科特色文化,开展优秀教研组的评选。

4.加强学科特色品牌建设,推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选择教育核心理念,促进各学科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在保持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科特色,加强品牌建设。

(1) 语文学科

一是逐步建立《主备研讨课设计模板》《语文学科组基础性评价项目与内容》《语文学科导学案修订要求》等学科微制度与规范,以目标评价激活分布式团队职能,以学科建设聚力学科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启动教考结合的“基于新课程核心素养的评价设计”和“语文学科微群课开发与评价”学科发展品牌项目建设。在推进品牌建设项目建设中,高一备课组以“任务群”构建为中心,重点研究“如何构建不同任务群的问题评价”;高二备课组以“专题研习”构建为中心,重点研究“如何构建专题研习的问题评价”;高三备课组以新教材渗透旧教材为中心,重点研究“如何构建情境问题下的题组设计”。

三是以课程大单元设计为依托,深入研究新教材18个任务群的目标细化,推进符合任务群目标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强化任务群单元设计及相关单元的勾连研究。重点积累单元整体设计活动方案,单元活动设计参考文献等资料。

2)数学学科

一是构建基于课标与考纲的题组化的例题体系。基于学情和课标,以题组结构编制和修订高三第二轮复习资料,做好高一高二单元作业设计,整体分层,反馈改进,构建讲与练相互匹配、相互支撑的课后练习手册。

二是高一、高二年级分别建设一门适合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群课。高一开设“数学建模”课程,高二开设“数理逻辑”课程。

三是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展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和单元作业设计,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3)英语学科

一是在主备研讨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各年级的英语学科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逐步形成包括“课文文本资源”“多模态的语篇资源”“单元评价资源”“年级培优补差资源”在内的校本特色学科资源库,为基础型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推进保驾护航。

二是坚持“有利于学科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学科课程建设整体布局”“有利于教师专业化个性发展”三原则,开设涵盖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模块的知识技能类群课微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全力打造精品课程。

三是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实际,让“二二三四”教学模式实践增添英语学科味。高一年级重点关注文本的深度阅读和基于语篇的词汇教学两个版块,促进“三动”,尤其关注动脑,提升课堂教学的思维含量;高二年级坚持模块化教学的整体思路,重点关注系统构建一轮复习有效体系与通过问题设计提升教学实效性,促进“二化”,做好腰板子工程,稳步过渡到高三;高三年级重点关注二考的有效复习策略,更加强调“四导”,寻求高三英语教学突破点与增长点。

四是积极探索学科评价体系建设,重点做好“基于单元设计的题组开发”、“有灵魂的作业设计”和“基于学科主题活动的过程性评价”。系统谋划、主题教研与分布式项目推进,逐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学科题组设计和作业设计的有效模式与范例,积累主题活动过程性资料和经验。

4)文科综合学科

一是结合统编教材的推进,整合学科资源,组建开发团队,在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打造德育精品课。

二是坚持德育为先,落实《思政课教育工作方案》与《思政教师培养方案》,开展政史、史地跨学科德育协同教学实践探索。

三是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开发与四史教育、校史教育结合的微课群课,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形成德育微群课。

5)理科综合学科

一是在学习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探索将其设计思想应用于双新背景下导学手册的编写。

二是制作组内教学交流微视频,分享教学经验,组织微群课骨干团队凝练课程实践成果开发校本化教材,加强学科竞赛与群课建设整合,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发展显性化成果(竞赛获奖、研究课题等)数量、含金量。

三是积极参加学校的挑战性项目实践,聚焦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研究与实践,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学科建设相结合,在研究中提升教师学习力与研究力。

6)综合学科

一是聚焦深度理解、综合运用、合作意识和新场景转化应用四个维度,在综合学习项目中探索学生学习力提升路径,赋能学生成长。科艺组探索“因趣分群”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体育组开展学科大概念统整下的单元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艺术组融入美育与教学有机整合方式,编制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学历案;信息组启动“双新”背景下基于项目化学习和题组设计的导学案编制。

二是优化基于项目化教研的校本教研内容,探索基于超星平台移动听评课模块的主备研讨课路径,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有实效的研讨内容,采用项目化教研的方式,创设真实情境,以真实问题驱动解决途径探究,推动教研走向科研。

三是坚持普及与竞赛并重,活动拓展课堂教学“漫教育”中落实 “学以致用”和“学以致慧”,聚力推动“有创无类”,最大程度地打开学生成长的无限可能。

四是基于学校已有基础,形成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一条龙”布局架构,探索艺术和体育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七)依托项目引领,提升教科研强校能级

学校积极加强选择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改革、教学创新等研究,努力发挥科研在促进改革发展、提质增效中的作用。

工作重点与举措:

1. 加强教科研项目引领,丰富教育研究领域。

1)继续推进市级科研项目《基于环境建设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研究》研究。聚焦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创建科研共同体,为科研提供有力支撑,促使项目研究不断升值。

2)加大对区级科研课题管理力度,认真做好区级课题的指导与服务工作,包括区级重点课题、成果推广课题、一般课题、个人课题的开题、中期、结题活动组织,帮助主持人优化和完善相关研究,梳理和形成相关研究机制,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研究的领域。

2. 推进挑战性项目研究,促进教育科研融合。

1)优化研究策略与方向,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分解项目,设置领衔人,倡导“小项目”、“小专题”、“小课题”做出大研究,推进教、学、研融为一体,推动持续研究,深度研究。

2)优化挑战性项目平台建设,聘请专家开展中期指导,完成中期评估。

3)开展挑战性项目成果显性化研究,发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证性。

(八)深耕教育梦想,助推教师个性化发展

深入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要求,坚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培养理念,着力推进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抓手,继续推进教师评价改革,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引领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构建体系化校本研修课程,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制定“十四五”师训工作方案,落实“十四五”师训工作要求。从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出发,在专业引领、目标导向、问题解决、课程建设、经验分享、表彰宣传等方面系统梳理、建构多维度、多层次、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利用学校校史资源和行动纲要学习实践,打造师德师风类校本研修课程;通过书籍阅读活动及开发配套微课程,打造教师育德及科研类校本研修课程;通过专家引领及各类示范展示课堂,打造教师课堂教学类校本研修课程。同时,着力建设校本研修网络平台,进一步实践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校级学分制管理与评价。

2.实施多元化校本研训方式,拓宽教师培训渠道。

继续开展每月一次全校分层、分类研训活动,依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类别等加强指导和服务。提供校内与跨校培训、统一研修与分类选修、学科内与跨学科培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高质量、个性化学习机会。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分工与协作机制、自查与督导机制、交流与展示机制、表彰与激励机制,使教师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充实、丰富、完善。

3. 优化教师阶梯式结构序列,助推教师个性化成长。

组织教师参加普陀区第六轮教师发展团队申报工作,力争实现区级发展梯队全覆盖的良好态势。推荐教师参加市区名师基地、德育实训基地、区学科高地建设,发挥好市园丁、区园丁、特级教师领衔人、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区高级指导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做好教育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校名师培养工作。

通过开展“师徒带教展示课堂”、“见习教师成长故事论坛”等,初步发掘新进教师的教学优势;通过“名师示范课堂”,展示交流骨干教师的教学风格。

推动教师研究共同体建设,不断优化“青年教师沙龙”、“跨学科教师研修工作坊”等教师互助团队建设,重点把握项目攻坚、任务驱动,以研究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4. 完善名优教师发展工程,量身定制分层递进带教链。

逐步建立和实施“方舟”、“行舟”和“神舟”三个计划的分层递进带教链,探索“一徒多师”和“一师多徒”带教模式。“方舟”计划侧重于将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通过邀请专家和学校骨干带教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提高教学基本功并且逐步在教学中发展个性特长。 “行舟”计划侧重于把骨干教师培养为校区名师,注重规划和高位引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神舟”计划侧重于推动“校区名师”成长为特级教师。通过聘请校内外专业拔尖人才、知名教师、业内专家带教指导,支持学校名师个性化发展,通过教育教学经验展示及研究成果交流,打磨、提炼教师个性化风格,提升学科以及教师在市、区层面的影响力。

5. 深化人事制度建设创新,激发教师发展内生动力。

1)优化引进和招聘力度。引进人才优中选优,落实2021年度人才引进工作方案,有序开展引进人员的招录流程。特别要突破困难,不怕繁琐做好外省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引进工作,有效提升师资力量。

2)健全岗位聘用管理机制。依法依规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制定“晋元中学教职工岗位聘任方案”及相关聘任工作流程。建立并完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人事聘用聘任机制,以“科学设置岗位、统筹兼顾分配、双向自主选择、竞岗择优聘任、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推行“按需设岗、以岗定人、竞聘上岗、按岗聘任、合同管理”的竞聘上岗制度。

3)稳步推进专技岗位晋升、各项考核评价等工作。坚持公开化流程,即考核标准、程序、结果全面公开,形成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有效调动教师工作与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6. 加强90后教师发展研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青年教师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群体,初登讲台,各方面刚刚起步,职业适应与角色转换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多。加速培养青年教师是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把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育德能力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一是关心青年教师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促进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爱岗敬业、精业乐业。二是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职业道德修养目标。不断培养其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卓越发展追求。三是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前沿意识、博识意识,培养其捕捉、追踪学科前沿的灵感、悟性。四是鼓励青年教师树立科研意识,以自己的创新追求给学生开辟创造空间,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五是要求青年教师率先践行八荣八耻,鼓励青年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与品德的发展。

(九)遵循教育规律,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领会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本学期重点推进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校本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实践,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规划自我、发展自我,进而激发内驱力,成就美好人生。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构建校本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方法路径,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逐步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多元评价体系,不断促进学生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

1)对标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拟定校本学生综合评价指标及评价策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多维度、动态性、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与拓展学生成长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梳理及统筹学校现有各类学生评价方案和评价方法,充分调研过程性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出台校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形成评价机制流程并在高一年级实施。

2.优化完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发挥教师全员育人功能。

整体规划及实施各类生涯规划课程,建构由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校友组成的“多维一体”生涯规划导师体系,帮助学生做好学涯及生涯规划,保障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完善生涯导师相关制度,优化导师工作电子手册及相关网络平台;

2)做好教师生涯导师专业支持,通过教师生涯规划指导研修工作坊、年级全体教师讲座、网络微课程等形式,指导教师、家长等生涯导师熟悉生涯辅导理论、技术与方法,知晓如何做好学生生涯规划及学业指导。

3)与年级协同,持续推进及落实生涯成长导师具体工作,并结合导师制具体开展校内及校外的学生生涯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能力、兴趣、个性等的基础上,明晰专业发展及升学路径,做学涯及生涯规划。

3.强化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进一步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心活动 自主选择”品牌特色,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及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建设,针对在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高发心理疾病,开发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提升微课程,指导班主任识别及应对班级中学生的心理疾病,完善和优化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流程,建立学校危机干预转介及跟踪工作机制。

4.携手探索家校共育实施路径,促进家庭教育水平提升。

开发系列家庭指导微课程,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形成适合的生涯发展规划。

(十)信息科创双引擎,推动未来教育持续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为切入点,依托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学习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促进人员、设备、资源整合,依托各种应用服务系统载体促进教学、教研和管理融合,打通校园信息壁垒,提供“一站式”管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教学管理和教育服务的质量。以创新实验室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为抓手,着力提升实验室、图书馆空间育人能级,以项目化的形式有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项目和科创实践活动。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深化技术整合创新,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依托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创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课堂,推进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优化课堂结构与学习方式;打造多元选择、开放灵活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推进“大平台、微服务、轻应用”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提升现代学校教育治理能力。

1)启动“极简技术教学教研融合应用项目,开展极简技术工具在教学、教研中的常态化应用,形成研究和实践案例。   

2)基于学科资源建设需求,系统设计建设校级统一学科教学资源平台,形成高质量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初步实现数字化学习的按需推送,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3)推进极课平台常态化使用,进一步挖掘“精准教学”提升点;借助全样本的数据为教学设计提供精准的学情信息,推进精准性教学实施。

4)加强对智慧教室的探究,探索课堂教学的结构变革路径,启动纸笔互动课堂调研,丰富智慧教室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5)遴选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课堂教学实施课例与信息化案例,报送优秀作品参评2021年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等活动。

6)对标《中央电化教育馆-英特尔“智能互联教育”项目课题结题办法》,梳理课题研究成果,高质量完成课题结题和验收。

2.推进创新实验室升级改造,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级。

依托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借助高校资源不断提升课程品质,普及与竞赛并重,探索基于大中合作的优秀学生“选拔——培养——成才”机制和模式,为学生搭建科研和竞赛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助力学生自我定位和生涯规划,深入探索学校创新人才培育策略与路径。科学定位创新实践中心工作职能,明晰科创教师团队岗位职责,加强项目化管理,形成部门发展合力。

1)推进市教研室“创课程”项目,开设《沙化土壤改良》课程,同时利用超星听评课平台建设学校大中合作课程资源库,孵化学生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参赛,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2)依托“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组建人工智能教学共同体,利用高校课程、设备资源与学校新购置设备,同步开设多载体、多层次、多维度的人工智能课程,形成人工智能课程群。

3)依托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空间,整合企业、高校和校本课程资源,创新科技节活动内容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4)利用 “因趣分群”课程与社团活动,做好竞赛生源的选拔和分层分类培养,系统推进和拓展大中合作模式和渠道,不断开发课程载体,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十一)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党政管理服务效能

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坚持“守规矩、讲纪律、遵程序”,坚持政治性、政策性,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建设责任明确,科学精细,规范高效,统筹管理的现代行政管理服务文化,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工作重点与举措:

1.系统推进规章制度与程序性文件编制工作。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要求,为建立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和人本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本学期学校将系统、有序推进学校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与程序性文件编制工作。一是规范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流程,有序推进编制工作;二是制定部门工作日程表,形成部门编制修订计划;三是以“即制(修)订即实施”为原则,以“月”为单元,逐月上报部门修订完善的规章制度与建立的程序性文件,经校务会讨论研究与部门修订完善,既在相关管理工作中推行。四是是加强校党总支、全校师生、教代会对各项规章制度与程序性文件的民主监督,建立反馈机制,广泛通过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推进制度的不断完善,确保其与学校《行动纲要》、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配套性与适切性,推进学校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不断优化升级。

2.着力构建全媒体时代学校“大宣传”格局。

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宣传组织策划工作。一是进一步厘清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晋元校刊等宣传主阵地的功能定位,推进校刊改版与优化学校公众号信息发布结构;二是强化宣传实务培训,进一步挖掘校刊公众号编审团队、学生小记者团、部门宣传员团队、青年教师校史宣讲团在学校宣发工作中的作用,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求实创新的高素质宣传队伍。三是创新学校宣传组织策划工作运作方式,探索项目化管理模式,完成招生宣传组织策划,《百年晋元——我是讲述人》青年教师校史宣传团校史宣讲汇编,晋元校史陈列馆纸质折页宣传品策划等重点宣传组织策划工作。四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管好“大方向”,把牢“小细节”,加强包括学校各个微信公众号在内的宣传平台意识形态管理,倡导核心价值引导,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品质发展。

(十二)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后勤管理品质

后勤保障部门坚持以服务师生员工为中心,秉承以师生为本、服务第一、主动靠前、程序规范的管理服务理念,全力提升学校生活服务、后勤保障能效,为学校教育教学各项改革目标的顺利推进,做好保障和支持工作。

工作重点与举措:

1.明晰责任,推进“晋元大修及教育环境改造项目”立项。

整合学校基建、消防、水电管网、信息、科技、校园文化等大修改造设想,主动协调教育局、同济建筑公司做好大修项目设计和清单审核工作,协调各设计对接小组,梳理问题清单,统整归类项目需求,精准定责,按照“任务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思路,抓紧落实学校教育环境改造各项工作,顺利落实大修立项任务。

2.加强后勤服务程序建设,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1)加强学校基础设施、校园环境建设管理,重点加强学校基建工程代理招标、施工准备和安全管理,保证建筑施工安全、优质、高效。

2)坚持“开源节流、减耗增效”理念,做好资金预算、收支业务及经费报销等工作,确保防疫相关物资购买等业务快捷办理。

3)履行物资采购和资产管理规定,做好教育教学一线物资物品的管理、使用和保障工作。

3.加强后勤管理服务能力,重在提升师生满意度幸福感。

1)重点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校园安全保卫,加强安保人员专门培训和严格管理,强化校园进出人员程序化检查和常态化管理,做好校园安保、消防工作,完善校园技防设施和改进工程,深入开展“护校安园”工作,长效推进学校“安全生产”整改,创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2)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食堂餐饮服务管理,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环境消毒和疫情防控工作;深化 “放心学校食堂”建设,在“抓细节”“提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改进食品质量和菜肴花式,提升师生满意度。倡导珍惜粮食、推崇厉行节约、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3)调整校园绿化布局和环境整治,做好绿化养护,保持上海市花园单位荣誉。

4)加强维修队伍建设和应急服务管理,全程做好教育教学一线维修服务和应急保障,满足一线师生的学习生活服务需求。

版权所有 ©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Shanghai Jinyuan High School 沪ICP备10038133号 技术支持: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地址:上海市新村路2169号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640号
沪ICP备10038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