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教育
分层分类分群课程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晋元高级中学是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历经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孕育了今天“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的选择教育办学理念。形成了由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和生活经验课程组成,具有高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需求的“套餐式”课程体系和“走班教学”的课程实施模式。
201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一词。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2017年,上海高考改革元年,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人生规划空间和自主选择权。学校明确了在学生全面合格的基础上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此社会背景下,学校基于“选择教育”思想顺应教育综合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构建了“套餐式课程、个性化学程、模块化实施、走班制运作、综合性评价和学分制管理”的教育新形态。增强课程学习的开放性、选择性和特需性,实现了学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学生是学校的服务对象,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存在的全部价值和意义。所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就应该成为学校治理的逻辑起点。学校的课程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产品,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必备路径,它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平台和机会。
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要素是学校课程,以及跟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素养、学校治理体系,以及所需的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路径创新等。
基于“选择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尊重差异、丰富选择、满足需求”为课程理念。“尊重差异、丰富选择、满足需求”要求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应关注晋元每位学生的认知基础、智能结构、发展需求的个性差异,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组织、创设丰富的、具有高选择性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施教,让学生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地发展,从而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和发展需求。
二、聚焦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
在高考改革要求下,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发展要求,学校进一步提出了“分层,分类,分群”的课程结构来弥补学生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发展志向、不同个性需求的“短板”,实现纵向贯通——基于个人的学习链,以及以实现横向关联——基于个人的课程链。打造以课程文化为内核的学校“选择教育”文化生态,从而促进学生志、趣、能的协调发展。
1. 因能分层
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实施基于能力分层的走班教学。将学生在各科目中的学习能力分为若干个学习水平层次(基础水平、应用水平和思维水平)。
2. 因志分类
依据高考等级考科目的选科要求,结合学校生涯规划课程和职业体验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在学科及专业发展上的志向,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六个学科中选出自己的优势学科或是兴趣学科,形成自己的高考选科组合。
3. 因趣分群
“因趣分群”课程的设计聚焦“趣”字。从“有趣”到“乐趣”再到“志趣”。通过结合学生生涯规划方向,继而开发各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个性特点,凸显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群。使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将个人兴趣与知识拓展,课题研究,职业体验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学校已经完成涵盖:人文学科群,理工学科群,工商学科群,艺体学科群,技术学科群,科创学科群六大课程群的框架设计。完成了“理财有道”,“家在上海”,“趣味物理”“创意表达”,“单片机带你走进物联网世界”等课程内容的编写。“因趣分群”课程包含三大版块:微课、群课、技艺专项课。微课在第一、二学程实施;群课在第三、四、五、六、八学程实施;技艺专项课程在五、六、七、八学程实施。
(1)微课
微型课程又称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是在学科范围内由一系列半独立的单元(专题)组成的一种课程形式。它既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又可以及时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既有主题又能体现学科课程的特点。我校把微课的开发实施与学生社团建设融为一体。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微型课程,学生备课授课为主,教师是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充分运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2)群课
根据上海市关于《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的具体内容,遵循我校“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的办学思想,我校分群课程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加强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引领学生追求更高目标,卓越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促进校本课程特色形成。六大课程群基本包容了高中阶段限定性拓展课程和自主性拓展课程,同时我校还引入了符合时代需求的人工智能课程、纳米技术课程、科创课程等。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基础学力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对我校不同学程开设的课程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这些要求之间呈逐级衔接提升的联体结构。
(3)技艺专项课程
劳技及艺术学科在高一年级重构教材完成通识内容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方向。高二年级实施专项教学。学生根据本人志趣自主选择学习项目。每周一节长课,小班化授课。技艺专项课程开发实施整合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创新科技、音乐美术类竞赛项目,课程实施的同时提供学生参赛指导,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课程支撑和专业指导。
我校因趣分群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提供学生与课程有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课程学习的过程也是研究课题的过程。因趣分群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可以从自身认知基础、智能结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探求新知、项目研究和实践创新的潜能发展与志趣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