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逆向教学设计以“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为例

作者(来源):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2020-07-17    浏览次数:

政治逆向教学设计

——以“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为例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谢莹

     现代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何为核心素养,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主编朱明光在《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中描述为“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 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政治素养”与“学科能力”。

现在拟定的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虽然正在接受各方研判,但基本上达成共识的是由“政治素养”与“学科能力”两个部分组织,其中“政治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 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而“学科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即是政治认同。”(罗肇鸿,王怀宁 主编.资本主义大辞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8页)

“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一个历史性命题,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科学可靠的认知精神和科学人本的实践精神。(《理性精神培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笔者看来“理性精神”首先是要善于思考,人的思考有两个内容,一是自己思考,即不迷信权威,一切要经过自己的推理和判断。二是要站在每一个别人的立场的思考。时刻保持谦卑而与人类共同的理性相沟通。

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来看,“政治认同”、“理性精神”的培养应该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去形成学生的“ 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去广泛的“公共参与”。无论是“政治认同”还是“理性精神”都是必须经历一个内化的过程,即学生经过一定形式的学习,将社会意识、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价值系统等精神文化转化为个体稳定的心理因素,进而形成个体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完全依靠知识的传递,是不能够完成的,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以核心素养为价值追求的课堂必须要遵循教育教学固有的原则,还要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Grant Wiggins and Jay McTighe)的《Understanding by Design《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月出版中文版) 为我们培养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探索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一、逆向设计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美国教育评量(Assessment)学者威金斯和麦克泰在《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中强调教学的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强调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中导出。1墨尔本大学教授约翰·哈蒂(John Hatte)在《可见的学习》中也强调:学习起始于“逆向设计”——而不是起始于教科书、备受喜欢的课或久负盛名的活动。学习从教师(最好还有学生)了解期望的结果(对应于学习目的的成功标准)开始,然后逆向运行到学生开始上课的状态。2这种逆向设计对于培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启发的。这种基于成果导向理论下的逆向设计,并不设定确定学习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而要依据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本质的过程,逐步获得能力的提升和解决的问题方法,因而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方面是非常有益的。

二、逆向设计案例

以《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为例

【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

所确定的目标:

 

圆角矩形: 内容标准:
      ——学生将初步了解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明白消费水平的高低只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学生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同认识,并寻找存在的问题。
      ——学生将运用对影响生活质量的认识,为自己和他人提升生活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学生将分析自己的生活感受,对自身生命质量的展开理性思考,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我们需要思考的基本问题

 

圆角矩形: l	什么是生活质量?
      l	你的生活质量高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l	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高了,生活质量就高吗?
      l	同样的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为什么有的人觉得生活质量高,有的人就不觉得?
      l	你认为还有哪些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
      l	你知道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吗?
 

 

 

 

 

 

 

 

 


预期的理解是什么?

圆角矩形: 学生将会理解……
      l	生活质量和物质消费水平的高低有关,消费水平是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l	生活质量与精神消费的状况相关。
      l	生活质量与闲暇时间的多少有关。
      l	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相关,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学生将会获得的哪些知识和技能?

圆角矩形: 学生将会知道……
      l	阅读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知识。
      l	阅读并初步理解生活质量研究常会的量表
      l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 HDI)
      l	中国生活质量:现状与评价
      学生将能够……
      l	初步掌握资料检索的方法、途径
      l	根据自己问题研究的方向设计调查问卷。
      l	初步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移动设备上的软件)建立调查问卷
      l	初步学习并掌握问卷数据的回收、统计、交叉项的选择等方法。
      l	初步掌握分析并解释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
 

 

 

 

 

 

 

 

 

 

 


【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圆角矩形: 表现性任务……
      l	我心中的优质生活大调查——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关注的与生活质量相关的问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要求呈现:
      a.	问卷设计宗旨
      b.	问卷调查的对象群体不少于两个,即含有对比研究
      c.	调查的问题不少于10组
      d.	要含有开放性问题
      l	使用问卷星等互联网平台生成网络调查问卷。
      l	通过手机的微信、QQ等社交平台推送网络调查
      l	学生利用问卷星回收的数据展开调查研究,并书写1~2个交叉研究报告。
      a.	为什么选择这两个选项进行交叉分析;
      b.	选择这样分析预设的结论是什么?为什么?
      c.	数据统计之后与自己预设的结论有没有出入;如果有出入,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d.	有没有什么困惑。
      l
 

 

 

 

 

 

 

 

 

 

 

 

 

 


 根据预期结果,需要收集的哪些证据

圆角矩形: 其他证据
      l	“居民休闲素质”、“城市休闲功能”、“休闲保障系统”
      l	生活质量指数(PQLI)
      l	生活满意度
      l	居民消费贡献率、消费信心指数
      l	生活质量、生存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

圆角矩形: l	生活质量进行自评
      l	所在群体质量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以班级为样本、或以年级、学校为样本)
      l	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反思如何提升自身及群体的生活质量,给出合理化建议。
 

 

 

 


【阶段三——设计学生学习体验】

学习活动设计要有体验的顺序性,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理顺问题内在的逻辑链,当预期结论与研究结果出现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不断的追根溯源,寻找本质的本质。下表列出关了关键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并以 WHERETO元素中相应字母作为活动编码。

W=where 了解单元学习的方向和预期结果(what

H=Hook 把握(hook)学生情况和保持(hold)学生情趣。

E=Equip 代表知识的体验观点的探索。

R=Rethink/ Revise 反思和修改等。

E=Evaluate 允许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和应用进行自评、互评。

T=Tailored根据学生个体的需求、兴趣和能力来设计作业和活动。

O=Organized最大限度的初步组织和持续参与有效的学习

 

 

 

 

 

 

 

 

 

 

 

 

 

 

 

 

 

 

 

 

 

 

 

 

 

 

 


三、逆向设计案例反思

这堂课认识的核心问题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这个问题是建立在认识了适度消费积极意义基础上的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我从问卷调查究入手,先不给学生预设结论,所有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认识都基于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学生全程参于了问卷的设计、发放,数据回收、筛选,数据提炼、统计、分析等全过程。

问卷调查法也称为"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科的研究中发挥出巨大作用。但该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对样本的容量依存度高,也就是样本越大,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越可靠。“问卷星”是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人性化的在线设计问卷、采集数据、自定义报表、调查结果分析系列服务。与传统调查方式和其它调查网站或调查系统相比,问卷星具有快捷、易用、低成本的明显优势,同时借助强大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巨大的传播作用,使问卷调查研究能够顺利开展。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积极参加教学研究的主动性,让学生初步体验了问卷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与规则,增长学生研究、分析、设计、总结、协作等综合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互联网与手机微信客户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下,更多去对未来“美丽新世界(新生活)” 展开畅想,最终能够将课本传授的基本知识点拿到“现实生活”中去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

整个教学的设计旨在探索如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尤其是大量的统计图表的读图与推断能力。从实际教学实施的全过程来看,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学生对问卷星、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更附合他们交流、分享、学习的兴趣,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整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我个人最大的体会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在这堂课上最大的收获不是认知层面的,而是在探究一个问题整个过程中价值观层面的收获,这一点在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著,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714.

2 约翰·哈蒂著,金莺莲等译.可见的学习(教师版)——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15:105

 

此文发表《思想政治教学》2018年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