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发展规划 正文
1.学校发展规划三级目标修改征询意见稿(2020.9-2023.8)
   来源: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三级目标修改征询意见稿

◆为原有(2016.9-2020.8)目标;★为修改征询意见(2020.9-2023.8)目标

一、增强德育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1.完善德育的系统性

目标:

构建“择知而求、择友而交、择善而行”的德育体系。

★完善以“爱国”为核心的德育体系

2. 增强德育的实践性

目标:

明确学科德育的方式与途径;深化生活经验课程改革;建构全员育德的工作机制。

★明确德育一体化的路径,深化生活经验课程改革;建构全员育德的工作机制。

二、提升学生的选择力和学习力

1. 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选择力

目标:

探索学习与革新技能(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沟通、协同)的基本内涵;建构基于“选择教育”理念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明确“选择力”的基本内涵;完善基于“选择教育”理念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2. 提升学生应具备的学习力

目标:

明晰学习与革新技能(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沟通、协同)的智慧学习、智慧实践的基本路径;提升学生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水平;从学生、教师、技术、资源要素诸方面合力提升学生学习力;构建围绕心理、文化、技术三维度提升学习力的实践体系;结合年级常态管理落实有效提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策略;构建基于个体和群体的评价指标,科学评估学习力增值。

★明确“学习力”的基本内涵;探究提升学习力的基本路径、策略和评价指标。

三、扩大课程的选择性和开放性

1.完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目标:

确立学校育人目标引导的认知、心理、道德三领域融合的课程目标;明晰“因能分层、因志分类、因趣分群”课程结构的要素、组合方式、要素关系形态及课程结构的功能;优化分层、分类、分群校本课程实施形态;开设国际化教育课程;改变学科课程离散状态,形成聚合效应,架构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链”。

★完善“三因”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明晰学生发展的“三因”课程“发展链”。

2.强化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管理

目标:

制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课程执行纲要;构建多元选择、开放灵活的走班形态;建立过程性评价和学分管理制度。

★完善“三因”课程教学模式;完善多元选择的走班学习形态;实施学习性评价;完善学分制管理。

3.提升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性

目标:

实现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国内国外课程资源的互联互通;构建课程教学资源的组合链接。

★完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国内国外课程教学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文化融合。

四、促进教学的结构化和有效性

1.促进教学的结构化

目标:

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结构和学习结构。

★完善基于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教学结构和学习结构。

2.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目标:

探索提升学生学习与革新技能的有效策略和基本路径;推进问题化学习和项目化学习。

★探索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和路径;继续推进问题化学习和项目化学习。

五、强化学科的独特性和优质化

1. 构建独具特色的学科品牌

目标:

确立学科组的学科品牌目标、价值追求与发展理念;探索学科组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路径。

★完善德智体美劳学科组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路径;探索德智体美劳学科组的学科品牌目标、价值追求与发展理念。

2. 追求学科组的优质化

目标:

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开发适合学校发展特色和学情的校本教材;提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明晰德智体美劳学科组优质化的基本内涵,探索德智体美劳学科组优质化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六、提升教师的研究力与个性化

1.提升教师的研究力

目标:

培养教师的项目研究力。

★分层提升教师的教学项目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力。

2.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目标:

探索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路径。

明晰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路径。

3.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

目标:

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

★完善教师师德和专业的发展性评价。

七、推进技术的现代化和生活化

1.推进信息技术现代化

目标:

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智能化教与学的环境;促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完善现代化、智能化教与学的各种平台;促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推进信息技术生活化

目标:

促进信息技术与生活相结合,消除空间时间障碍,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师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在应用信息技术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增强师生与时俱进地应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生活化水平。

八、提高管理的民主化与精致化

1.提高管理的民主化水平

目标:

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推进依法治校和教育治理;增进管理的民主化水平,优化决策方式与工作程序。

★优化学校决策方式与工作程序,增强学校决策的透明化、公开化,发挥监督机制的职能作用;增强学校与社区、家长的联系。

2.提升管理的精致化水平

目标:

提升管理的精致化水平,完善运作机制与管理制度;增强治理水平和教育效益,深化扁平化、分布式、制衡型的管理方式;构建“选择教育”治理文化,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环境,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建立学校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提升管理的精致化水平,深化扁平化、分布式、制衡型的管理方式;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九、彰显文化的包容性和先进性

1.彰显文化的包容性

目标:

树立管理和育人观念,改进教师的行为方式;优化学校管理方式,体现学校文化的包容性。

★以学校精神引领师生的行为方式,促进师生的共享性和包容性发展。

2.体现学校文化的先进性

目标:

完善学校文化系统,体现学校文化的先进性。

★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体现学校文化的先进性和多元性。